【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Mù Mán Tou
【别名】木莲、水馒头、鬼馒头、蔓头萝、爬墙果、爬壁果、王不留行、馒头米壳、凉粉果、文头果、文头榔、糖馒头、木锋、桔把、馒头郎、鬼球、木莲果、凉粉树果、馒头果、牛奶子、牛奶柚、程邦子、木果蒲、薛荔果、凉粉子、木瓜、膀膀子、膨泡、乌鸦馒头、烹泡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薛荔 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pumila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将熟的果实,剪去果柄,投入沸水中浸1m,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叶二型;营养枝上生不定根,攀援于墙壁或树上,叶小而薄,叶片卵状心形,长约2.5cm,膜质,基部稍不对称,先端渐尖,叶柄很短;繁殖枝上无不定根,叶较大,互生,叶柄长5-10mm;托叶2,披针形,被黄色丝状毛;叶片厚纸质,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2-3.5cm,先端急尖至钝形,基部圆形至浅心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黄色柔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在表面下陷,背面突起,网脉蜂窝状。花序托单生于叶腋,梨形或倒卵形,长3-6cm,宽3-5cm,顶部截平,略其短钝头或为脐状突起,基部有时收缩成一短柄,幼时被黄色短柔毛,成熟时绿带浅黄色或微红,基生苞片宿存,密被长柔毛;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壁口部,多数,排成数行,有梗,花被片2-3;雄蕊2,花丝短;瘿花具梗,花被片3,花柱侧生;雌花生于另一植株花序托内壁,花梗长,花被片4-5。瘦果近球形,有粘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旷野树上或村边残墙破壁上或石灰岩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榕果成梨形,黄褐色至黑褐色,长4-6cm,直径4mm,先端近截形,中央有一稍突出的小孔,孔内有膜质小苞片充塞,孔外通常有细密的褐色绒毛;花序托下端渐狭,具有短的果柄痕迹。花序托坚硬而质轻,内部生有众多细小黄棕色圆球状瘦果。气微,味微甜。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肾固精;清热利湿;活血通经;催乳;解消肿。主治肾虚遗精;阳病;小便淋浊;久痢;痔血;肠风下血;久痢脱肛;闭经;疝气;乳汁不下;咽喉痛;痄腮;痈肿;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破血。
2.《本草图经》:能壮阳道。
3.《纲目》:固精,消肿,散毒,止血,下乳。
4.《生草药性备要》:通经行血。煲食下乳,消肿毒;洗疳、疔、痔,理跌打。
5.《本经逢原》:治一切风癣恶疮,为利水活血通乳要药。
6.《得配本草》:活血生用,止血煅用。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