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S > 水银

水银

【出处】《本经》

【拼音名】Shuǐ Yín

【别名】白澒(《淮南子》),姹女(《参同契》),汞(《别录》),铅精、流珠、赤汞、砂汞(《石药尔雅》),灵液(《纲目》),活宝(《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一种液态金属。主要由辰砂矿炼出,少数取自自然汞。通常用辰砂矿石砸碎,置炉中通空气(或加石炭及铁质)加热蒸馏,再经过滤而得。自然汞不甚多见。

【原形态】

①辰砂,详朱砂条。

②汞

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小珠,在-39℃时成等轴晶系之八面体,在350℃挥发成气体。固体时的条痕为银白色,具光亮的金属光泽。比重13.6(液体时)。易挥发。产于辰砂矿的氧化带,常成小珠球存在于矿脉及岩石的洞隙内和浮土中。

【生境分布】产贵州、广西,云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状】在常温下为不透明的重质液体,全体呈银白色,微有亮光,极易流动或分裂为小球,流过处不留污痕,遇热易挥发。以银白色、光亮、流动灵活、在纸面流过处无痕迹者为佳。不溶于水、乙醇、盐酸。能溶于硝酸、热浓硫酸中,形成汞盐。加白垩或脂肪可研至极细。能与多种金属形成合金。

【炮制】

同脂肪研成细粉或油膏用。

【性味】

辛,寒,有毒。

①《本经):味辛,寒。

②《别录》:有毒。

【归经】

入心、肝、肾经。

①《玉楸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杀虫,攻毒。治疥痹,梅毒,恶疮,痔瘘。

①《本经》:主疥、瘘、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

②《本草拾遗》:利水道,去热毒。

③《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疾,催生,下死胎。治恶疮,除风,安神,镇心。

④《本草衍义》:治小儿惊热,涎潮。

⑤《本草蒙筌》:和大枫子研末,则杀疮虫;佐黄芩为丸。则绝胎孕。

⑥《纲目》:镇坠痰逆、呕吐、反胃。

⑦《本草汇言》:点搽杨梅恶疮。

【用法用量】外用:和它药研末调敷。

【注意】

大毒之品,不宜内服,孕妇尤忌。外用亦不可过量或久用,以免中毒。

①《本草经集注》:畏慈石。

②《药对》:畏砒霜。

③《本草拾遗》:人患疮疥,多以水银涂之,性滑重,直入肉,宜慎之。

④《本草经疏》:头疮切不可用,恐入筋络,必缓筋骨,惟宜外敷,不宜内服。

【附方】

①治疥癣疮,经年不差:水银一两,白矾一两,蛇床子一两,雄黄一两,闾茹末一两。上药,入炼了猪脂半斤,都研侯水银星尽,便用敷之,日三两上。(《圣惠方》水银膏)

②治燥癣:水银、胡粉。研令调以涂之。(《肘后方》)

③治热疮疥癣,痒痛不可忍者:水银、芜荑。酥和涂之。(《近效方》)

④治杨梅毒疮:水银、黑铅各一钱(结砂),黄丹一钱,乳香、没药各五分。为末,以纸卷作小拈,染油点灯,日照(熏)疮三次。(《纲目》)

⑤治痔,谷道中虫痒不止:水银、枣膏各二两。同研相和,拈如枣形状,薄绵片裹,纳下部。若痛者,加粉三大分作丸。(《梅师集验方》)

⑥治白癜风:水银拭之令热即消,数拭之,差乃止。(《千金方》)

⑦治腋下狐臭:水银,胡粉。上二味,以面脂研和涂之。(《千金方》)

【摘录】《*辞典》

分享到:
上一篇:水榆   下一篇:水杨木白皮
>>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中医图谱

茅莓
陆英
麻黄
绵毛马兜铃

最新文章

中医导航

中医特色

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
直接灸是怎样的

养生推荐

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