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广西中草药》
【拼音名】Tiě Bànɡ Chuí
【别名】铁牛七(《陕西中草药》),一枝箭、三转半(《药学学报》12(10):690,1965)。
【来源】为毛莨科植物铁棒锤和伏毛铁棒锤的块根。7~8月间采集。除去茎苗,洗净晒干。
【原形态】
①铁棒锤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块根倒圆锥形,褐色。茎直立,不分枝,上部被短柔毛。叶互生,宽卵形,长3~5.5厘米,掌状3全裂,裂片再作2~3深裂;小裂片线形,宽1~2.2毫米,被稀疏毛绒;叶柄长4~5毫米,上部叶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长8~20厘米,总花梗密被伸展的黄色短柔毛;小苞片条形,萼片5,淡黄色,稀紫色,外面生短毛,上萼船状镰刀形;花瓣2,无毛,距短,弯曲呈钩状;雄蕊多数;心皮5,离生,柱头单一。蓇葖果5枚,有毛,成熟后向内开裂,宿存花柱呈芒尖状;种子多数。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地草丛或林缘。分布陕西、青海、甘肃、四川、河南、云南等地。
②伏毛铁棒锤
与上种相似,但花序上生紧贴的微柔毛,花蓝紫色,上面萼片近盔形。
生于山地草丛中。分布四川、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
上述植物的茎叶(铁棒锤茎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产陕西、四川。
【性状】
干燥根呈圆柱状或近纺锤形,长约4厘米,直径约1厘米,亦有较大者。表面灰棕色或黑褐色,稍粗糙,有纵皱或细密纹理,先端有芽痕或茎基残痕。基部略尖,通体有粗细不等似钉角的支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气微,味涩略苦,且有持久的麻舌感。
同属植物多裂乌头的块根,在四川与上述植物同等使用。两者外形相近,惟多裂乌头的花呈紫蓝色。分布于四川西部及西北部。
【炮制】用清水浸漂7日,每日换水2次,待中心软透后切片,置蒸笼中蒸2~3小时,取出晒干,再用熟猪油拌炒后入药,或用湿纸包裹煨透,去纸,浸入童便中一昼夜,取出漂净晒干。
【性味】《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驱风除湿,止痛消肿。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牙痛,食积腹痛,妇女痛经,痈肿,冻疮。
①《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祛瘀,止痛。治风湿关节痛,月经痛。
②《陕西中草药》:活血祛瘀,祛风湿,止痛,消肿败毒,去腐生肌,止血,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劳伤,恶疮痈肿,无名肿毒,冻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磨汁涂,煎水洗或研末放于膏药内敷贴,内服:煎汤,2~3厘;或研末。
【注意】
①《陕西中草药》:服药后忌热饮食、烟、酒二小时。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痛:㈠铁棒锤二至三钱。研粉,加白酒一两,用火点着,蘸洗患部,每日一次。(《陕西中草药》)㈡铁棒锤三厘。水煎服或研末冲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②治牙痛:铁棒锤研末,用牙签棉花,在水中浸湿后蘸药末五厘,涂患处,勿咽下。(《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③治痞块,食积腹痛:铁棒锤三分,天南星二分。研末撒在膏药上,贴脐部。(《陕西草药》)
④治瘰疬(未破者):铁棒锤以醋磨汁,涂患处。
⑤治冻疮:铁棒锤以水磨汁,涂患处。
⑥治刀伤:铁棒锤、芋儿七各三钱,冰片五分,麝香一分。共为细末,外敷伤处。(④方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