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口疮调治四重点

口疮调治四重点

口疮,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烂斑点,局部灼痛,常反复发作,经久难愈。现代医学多称之为复发性口疮。口疮虽为黏膜局部病变,但其发生发展与全身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只有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方收良效。本病与全身多脏腑相关,因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及辨证各家不一,今求于古训而择其要旨言之,望能有助于临床。

病机 因于火热 责之心脾

口疮其性多为火(热),其主脏在心与脾胃,合血络。

《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此即择其要者而言,心属火、主血,故其性为火,合于血络。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曰:“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上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医学传心录》云:“口疮者脾火之游行。”《证治准绳》云:“心属君火,是五脏六腑之火主,故诸经之热,皆应于心”。舌为心之苗,心脉布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于口,则口舌生疮。可知五脏六腑之火皆可上应之于心,而致口舌生疮,也即五脏六腑皆可令生口疮,非独心也。基于此,则口疮病因病机之要已明,即其性为火(热),舍于血络,其主脏在心与脾,他脏之变亦可致之。

诊断 局部整体合参 明辨脏腑

口疮病因与火热密切相关,故临证要紧紧抓住“火”字,辨证应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合参,分虚实、辨脏腑。

局部口疮的辨证以其局部形态、黏膜红肿状况、分泌物色泽及疼痛性质程度等几方面来区分病变性质及所及脏腑。如实证口疮多发病急,病程短,数量多,口疮周围红肿突起明显,疮面大小不等,疼痛剧烈,进食尤甚等。虚证口疮则多有发病缓、病程长、时轻时重、时发时止、数量少而分散、周围红肿轻微、疮面大小不等、疼痛较轻等特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言:“口疮实火者,色艳红,满口烂斑,甚者腮舌俱肿,脉实口干。”明代陈功实于《外科正宗》言:“口破者,有虚火、实火之分,色淡、色红之别。虚火者,色淡而白斑细点,甚者陷露龟纹,脉虚不渴;此因思烦太甚,多醒少睡,虚火动而发之。”此皆前人临床积累所得,很有临床参考价值。局部口舌之变乃脏腑气血阴阳变化之外现,须知病本复杂,症有兼夹,单着眼局部之诊则有虚实难辨,或模棱两可之虞,而整体辨证乃可知其本真。

诊断时必参以舌脉兼症,方能辨证无误,免于偏执,做到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整体辨证是中医学的特点和优势所在,临证需于此处下功夫,各脏腑之病变特点必了然于心则其病位、病性易于判断。如伴口渴口臭、心烦失眠、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诸症则多为心脾积热之变。如伴四肢不温、面浮肢肿、口淡食少、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等症则其本为脾肾虚弱,其热为标可知。他如阴虚火旺、升降失调、肺胃热盛、气血壅滞等皆可类推。总之辨证诊断之要在于分热之虚实、详辨脏腑,求其本真,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不拘于一脏。

用药 顾及气血 不可过寒

基于辨证所得,法随证变,方从法出,而用药务必顾及气血运行,不可过用寒凉。

临床治疗应辨证论治,如心脾积热之口疮治宜清热泻火为法;脾肾虚弱之口疮治宜补中益气降火为法;阴虚致火者治宜滋阴降火等。余皆仿此,选方用药基于辨证所得,法随证变,方从法出。总以“盛者泻之”、“热者寒之”、“寒之不寒则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为原则。另《素问》所载“火郁发之”之法,则示热症治疗之真谛。阳热之属,其脏应心主,其主在脉络,其伤在阴分。阳热以动为常,喜散发而恶郁遏。“发之”即顺其自然之势,因势利导,使之疏散通利之意。须知凡火热所居,多有结聚敛伏,故不宜蔽遏,而当因其势而解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使气血调畅,阳气通和,邪无郁遏,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用药务必顾及气血流通。此病虽多热邪,然不可过用寒凉,因“寒则涩而不流”。而行气、活血、消导、芳化、利湿、滋阴诸法则可针对不同病机使用而达调畅气血之功,临床参用可增疗效。具体参考如下:心脾积热者导赤散合清胃散加减;阴虚火旺者知柏地黄丸加减;气血两虚者八珍汤加减;脾胃虚寒者理中丸加减;脾胃有火者泻黄散加减;肝胆火旺者龙胆泻肝汤加减等。

调养 素淡饮食 调畅情志

口疮一症,较难根治,药后调理保养对防止本病复发较为重要。针对病因,口腔溃疡与内伤、外感、饮食不节、素体本质、精神因素、生活起居等诸多因素有关。病者应坚持锻炼,淡食饮清,多食水果,少食辛辣刺激动火之品,避免烦躁、忧郁的情绪和过度劳累、熬夜,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

分享到:
上一篇:紫苏的药用价值   下一篇:细菌性阴道炎辨治
>>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中医图谱

茅莓
陆英
麻黄
绵毛马兜铃

最新文章

中医导航

中医特色

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
直接灸是怎样的

养生推荐

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