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从脾论治肌无力”不可泛用

“从脾论治肌无力”不可泛用

中医没有“重症肌无力”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多按“痿证”辨证治疗。因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肌肉,根据“五轮学说”胞睑属脾。重症肌无力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

脾病的临床症状特点为疾病早晨重、午后轻,这与重症肌无力患者骨骼肌晨轻暮重的特点不符。

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由于得不到水谷精微的充养,脾病不仅可见四肢无力,而且其病理特点应以肌肉萎缩表现较突出。但现代医学认为:重症肌无力的肌肉改变特征是变性、再生和炎症浸润,8%-20%的病人可有肌肉萎缩,而肌肉萎缩的存在与否,其损害的性质与范围等,均与重症肌无力的严重程度、临床特征与预后无关。

脾病的预后转归特点。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危及患者的生命,在现在医疗条件下其死亡率仍然高达15.4%-50.0%。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病人本身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所致的严重呼吸困难状态。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因此危象时出现的“严重呼吸困难状态”是中医肺病的表现,而非肝的表现,与脾病“至肝而死”的特点不符。

脾病的治疗用药特点。现在从脾论治重症肌无力临床报道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方剂为补中益气汤,且其中黄芪的用量多为30-60克,有的甚至用到120克。补中益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关于黄芪的用量注曰:“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黄芪用量至60-120克,显然不是用来治“外感”,但是否适合“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这一治疗原则,尚无定论。

“治痿独取阳明”适应症。或曰:“《内经》明载‘治痿独取阳明’,从脾论治重症肌无力正是这一治疗原则的体现”。任何治疗原则都有其适应症,“治痿独取阳明”也不例外。其适应症是什么呢?

《素问·痿论》载:“论言治痿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豀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阳明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全段合看,“治痿独取阳明”是适合“足痿不用”的。

现临床对重症肌无力的分型多采用改良Osserman分型法,其把重症肌无力分为五型,每种类型中均没有单独出现“足痿不用”的,也就是无单见的下肢无力。故并非“治痿独取阳明”不对,而是没有把“治痿独取阳明”用对人,存在泛用误区。

中、西医服务的对象是相同的,吸取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也是可取的,但中医应该加强对疾病的认识,要符合中医的自身规律。中医,对疾病的治疗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疗效,而不至于陷入“盲人摸象”的局面。

分享到:
上一篇:复肝丸“养正消积”治肝病   下一篇:治喉源性咳嗽经验
>>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中医图谱

茅莓
陆英
麻黄
绵毛马兜铃

最新文章

中医导航

中医特色

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
直接灸是怎样的

养生推荐

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