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治疗冠心病经验

治疗冠心病经验

病因病机

冠心病辨因析理,肇始于肾。国医大师刘志明认为,胸痹的发生,首当责之于年老正气亏虚,其中尤以肾元匮乏为要,为本病发生肇始之因。人体衰老发生、发展的过程,正是肾元匮乏、衰微的过程,二者亦步亦趋。胸痹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此与人体自身衰老、脏腑衰弱、气血阴阳亏虚密切相关,且胸痹心痛的发病年龄与中医学肾元始衰的时间相吻合。以此推之,年老肾虚是胸痹发生的始动因素。

病机方面,肾亏为本,痰瘀为标。1.心肾相关、肾病及心:宗气不足为病之因、心阳亏虚为病之本、肾元匮乏为病之根。2.肾元亏虚、痰瘀丛生:痰浊、血瘀、阴寒诸邪也同样影响着胸痹心痛的发生、发展、转归,但诸邪的产生与肾虚密不可分。若肾阳亏虚,一则心失温煦,阳不胜阴,阴寒内盛,寒性收引,则心脉挛急,发为胸痹。二则气化失司,运化失常,聚湿成痰,停聚心脉,阻滞气机,发为胸痹。

治疗原则

1.治疗三法,补肾为主

刘志明三法之中重视补肾,认为补肾乃治本之根本法则,强调“欲养心阴,必滋肾阴;欲温心阳、必助肾阳。”治疗之时多从肾入手,根据肾之阴阳偏衰,分别治以温肾阳、滋心阴之法,通过补肾平衡阴阳、使心肾互济、诸邪不生,心痛得止 。

2.胸痹阳微,以通为补

刘志明认为,阳气以通为用,走而不守,内通脏腑,外达肌腠,上行清窍,下走浊窍,旁达四末,无所不至。保证阳气“运行不息、贯通无阻”,心阳通畅、血脉充盈,通而不痛。刘志明提出“阳无取乎补,宣而通之”“以通为顺”“以通为补”的观点,临证常用“宣痹通阳”法每获良效。

3.标本兼顾,佐以祛邪

治疗胸痹重视补虚,标本兼顾,佐以化痰、活血、理气等祛邪之法。化痰祛浊可使心阳得展、血脉得通、心痛得止;理气活血可使气机畅通、血运无阻、血脉得养、胸痹得解。遵此治疗,常事半功倍。

遣方用药

1.精于配伍,妙用药对

刘志明常用生晒参配伍生地以益肾培元。生晒参为培元补气第一要药;生地黄,甘寒质润,滋养肾阴;二者相伍,一阳一阴,一动一静,使阳生阴长,气血和,胸痹除。

2.方随法立,组创验方

验方:冠心爽合剂;组成:何首乌、全瓜蒌、薤白、三七等;每日1剂,水煎服。能滋肾活血、通阳化浊。方中(制)何首乌为君,补肾精、滋肝血,精血互化、心脉得养;瓜蒌开胸涤痰,薤白通阳散结,二者合用为臣,痰去结散,胸阳得展;佐以三七,活血化瘀、通畅血脉。诸药合用,共奏滋肾活血,通阳化浊之功;歌诀:胸痹饮中用首乌,瓜蒌薤白共臣辅,佐以三七通血脉,心肾同治痹痛无。

3.循证加减,变化随心

若胸阳不展者,刘志明辅以枳实通痹消滞、黄酒走窜血脉,扶阳宣通,以助瓜蒌、薤白畅达胸中阳气之功效。若年老久病肾亏,无力化气生精者,增桑椹、桑寄生、太子参,以补肾填精、益气养心。若胸痹心痛不得卧,胃胀痞结,当心胃同治,加陈皮、茯苓等,以导滞行气,温中和胃。若肝阳上亢,情志不调,加牛膝、天麻、钩藤、杜仲等,以平肝息风、引血下行。

若瘀血显著者,加当归、丹参,与三七配伍,活血养血,祛瘀而不伤正。若痰浊壅盛,胸中憋闷明显者,遵仲景之说,“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合用茯苓、杏仁,从而配合瓜蒌以祛胸中之痰。若胸痛剧烈者,多用乌药、蒲黄、姜黄,辛散寒邪、行气导滞、畅通血脉。若伴心悸,刘志明取仲景所言“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加桂枝、甘草,辛温扶阳、通血脉、止悸动。心烦不寐,加酸枣仁等养心安神。

分享到:
上一篇:治疗冠心病经验   下一篇:血府逐瘀汤枢转少阳验案选
>>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中医图谱

茅莓
陆英
麻黄
绵毛马兜铃

最新文章

中医导航

中医特色

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
直接灸是怎样的

养生推荐

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