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内科 > 外感热病 > 伏暑 > 热入血室型伏暑

热入血室型伏暑

证候表现:伏暑妇女,舌绛口渴,脉数而涩,经水适来适断,寒热如疟,昼则明了,夜则谵语。

病因病机:此热入血室。

处方:宜用小柴胡汤加山楂、归尾、赤芍,桃仁、丹皮等味。

治则治法:破血透邪也。

病因病机:凡热入血室,《金匮》论之最详。血室者,即血海也。本属冲脉,隶于阳明。《内经》所谓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又谓冲脉起于中极底,循少腹,上至胸中而散。任脉亦起于中极底,循毛际,绕阴器,入少腹,上环口唇,荣于髭须。故妇女无须者,以任脉之血下泄,不能上荣于口唇也。督脉亦由中极挟腰循脊,上至巅顶。此冲、督、任三脉,皆会于下极,而分行于背腹。故督脉行于身之背,任脉行于身之腹,冲脉行于背腹之中。其天癸盈余,诸路之血,皆贮于血海。而能蓄泄有常者,以任脉为之担任,督脉为之总督,带脉为之收束。更有阳维、阴维,维持阴阳于身之前后。阳跷、阴跷,跷健机关于身之左右。故能蓄则有度,泄则有期,与月盈亏,循序流行,不失其常,谓之为经。若血海无权,任督失司,则或崩漏无休,或蓄结不行。至于血之蓄泄,或寒或热,皆能为患。故伤寒蓄血,六经皆有,不独膀胱与胸腹间也。盖凡风寒暑湿之来,必先阳经,而后他传。阳经者,在表、在卫、在气,渐传于血。故妇女之病,有值经水适来,病发适断者,因热与血沍,反不得行也。

治则治法:然此症不特妇女,即男子亦有诸。至于治法,大约相等。以蓄血一症,概用小柴胡加破血之品,如或不应,视为无法,竟置束手,医者咎焉,愿有鉴于是者。

治验:予于道光十九年春,有舵工张姓者,自三月间温病愈后,饮食如常,惟腰间作痛,始疑病后肾虚,投以补肾,其痛益甚,转邀外科,认为肾俞发,而投阳和汤数剂,病仍不减,且无肿形。其痛每甚于午后,剧于戌亥,呼号不绝,直至天明,其痛若失。一月以来,无所不至,而痛仍不减。此时阅喻氏《医门法律》,至《寓意草》中,有病腰痛,将成偻废一案。嘉言谓热邪逗留太阳经脉,与血凝滞,结于腰间,即用桃仁承气数服而安。读之恍然大悟,如法投治,果获痛愈。此太阳经血结之一症也。

治验:后有外甥范姓者,湿温病后,亦腰痛异常,曾服补肾不应。予即用安桂、桃仁、山甲、归须、旋覆、新绛等味,二剂顿愈。

出处:《六因条辨》·卷中(卷)·伏暑条辨二十八条(篇)

原文:伏暑条辨第十伏暑妇女,舌绛口渴,脉数而涩,经水适来适断,寒热如疟,昼则明了,夜则谵语,此热入血室。宜用小柴胡汤加山楂、归尾、赤芍,桃仁、丹皮等味,破血透邪也。凡热入血室,《金匮》论之最详。血室者,即血海也。本属冲脉,隶于阳明。《内经》所谓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又谓冲脉起于中极底,循少腹,上至胸中而散。任脉亦起于中极底,循毛际,绕阴器,入少腹,上环口唇,荣于髭须。故妇女无须者,以任脉之血下泄,不能上荣于口唇也。督脉亦由中极挟腰循脊,上至巅顶。此冲、督、任三脉,皆会于下极,而分行于背腹。故督脉行于身之背,任脉行于身之腹,冲脉行于背腹之中。其天癸盈余,诸路之血,皆贮于血海。而能蓄泄有常者,以任脉为之担任,督脉为之总督,带脉为之收束。更有阳维、阴维,维持阴阳于身之前后。阳跷、阴跷,跷健机关于身之左右。故能蓄则有度,泄则有期,与月盈亏,循序流行,不失其常,谓之为经。若血海无权,任督失司,则或崩漏无休,或蓄结不行。至于血之蓄泄,或寒或热,皆能为患。故伤寒蓄血,六经皆有,不独膀胱与胸腹间也。盖凡风寒暑湿之来,必先阳经,而后他传。阳经者,在表、在卫、在气,渐传于血。故妇女之病,有值经水适来,病发适断者,因热与血沍,反不得行也。如太阳初起之头痛发热,恶寒无汗,便有鼻衄、肌衄,此太阳经之邪干血分也。宜以开泄透汗,不可因见血而遽用寒凉,反成血结胸等症。若少腹硬痛,小便自利,大便黑色,身热烦躁,谵语如狂,此太阳腑病,而蓄血膀胱也。仲景先师,恐后人误认热结膀胱,故以小便不利者为热结,小便自利者为蓄血。例用桃仁承气汤,一解太阳,一破瘀血。又阳明初起之目痛、鼻干、不得卧,而致鼻衄吐血,此阳明经之邪干血分也,宜以两清气血,不可因汗少而更大发之。如少腹硬痛,小便自利,上为结胸,或吐血,下为腹痛,或便血,身热狂妄,状如神附,此阳明腑病,而蓄血冲脉也。宜用犀角地黄汤,一清阳明,一祛瘀血。又少阳之额痛胁疼,寒热耳聋,呕苦,而致鼻衄咳血,此少阳经之邪干血分也。宜以小柴胡汤,清泄胆络,不可因见血而妄投滋腻。如有少腹痛,小便自利,大便黑色,昼则明了,夜则谵语,寒热如疟,此少阳腑病,而蓄血肝络也。宜用陶氏小柴胡汤,加生地、归尾、桃仁、山楂、丹皮,一清少阳,一破瘀血。以上皆论三阳经之经病腑病,蓄血见症也。至热邪传入三阴,则少阴心主血,太阴脾统血,厥阴肝藏血。邪既入血,则热与血凝,势难清化,必致舌绛神昏,昼明夜剧,状如邪祟,宜用犀角地黄汤,加郁金、菖蒲。甚则腹痛便黑,仲景用抵当汤,以攻热破瘀,庶几可以两解矣。然此症不特妇女,即男子亦有诸。至于治法,大约相等。以蓄血一症,概用小柴胡加破血之品,如或不应,视为无法,竟置束手,医者咎焉,愿有鉴于是者。予于道光十九年春,有舵工张姓者,自三月间温病愈后,饮食如常,惟腰间作痛,始疑病后肾虚,投以补肾,其痛益甚,转邀外科,认为肾俞发,而投阳和汤数剂,病仍不减,且无肿形。其痛每甚于午后,剧于戌亥,呼号不绝,直至天明,其痛若失。一月以来,无所不至,而痛仍不减。此时阅喻氏《医门法律》,至《寓意草》中,有病腰痛,将成偻废一案。嘉言谓热邪逗留太阳经脉,与血凝滞,结于腰间,即用桃仁承气数服而安。读之恍然大悟,如法投治,果获痛愈。此太阳经血结之一症也。后有外甥范姓者,湿温病后,亦腰痛异常,曾服补肾不应。予即用安桂、桃仁、山甲、归须、旋覆、新绛等味,二剂顿愈。此可见为医者,必旁搜博采,以广见闻,则勿贻管窥之诮矣。

分享到:
上一篇:营热动风型伏暑   下一篇:湿热弥温三焦型伏暑
>>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中医图谱

茅莓
陆英
麻黄
绵毛马兜铃

最新文章

中医导航

中医特色

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
直接灸是怎样的

养生推荐

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