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L > 鲈鱼

鲈鱼

【出处】

出自《食疗本草》。

1.《嘉佑本草》:鲈鱼,多食宜人,尤良。又暴干甚香美,虽有小毒,不至发病。

2.《纲目》:黑色曰卢,此鱼自质黑章,故名。淞人名四鳃鱼。鲈出吴中,淞江尤盛。四、五月方出,长仅数寸,状微似鳜而色白,有黑点,巨口细鳞,有四鳃。李时珍认为鲈鱼即松江的四鳃鱼(杜父鱼科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但据所述状微似鳜鱼而色白,有黑点,巨口细

【拼音名】Lú Yú

【英文名】Japanese sea perch

【别名】花鲈、鲈板、花寨、鲈子鱼

【来源】

药材基源:为鮨科动物鲈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鲈鱼,体侧扁,一般长60cm左右。头中等大,吻钝尖。眼中大,上侧位。口磊,斜裂。下颌稍突出,上颌骨后端膨大,伸达眼缘后下方。上下颌牙带状、细小,犁骨和腭骨均具绒毛状牙。前鳃盖骨后缘具锯齿。后角及下缘具4棘,鳃盖骨具1扁平棘。鳃耙(7-9)+(13-16)。体被小栉鳞,头部除吻端及两鬲外均被鳞。侧线完全,侧鳞70-80(14-180/(17-22)。背鳍2个,稍分离。第1背鳍Ⅻ,硬棘;第2背鳍Ⅰ-12-13。臀鳍Ⅲ-7-8,始于背鳍第6鳍条下方。胸鳍16-18,较小,位低。胸鳍Ⅰ-5,胸位,尾鳍分叉。体背侧灰青绿色。生活于淡水者体郄较浅白。体侧上增部及背鳍上有黑色斑点。由于逐渐增长,斑点渐不明显。腹侧银白色。背鳍条部和尾鳍边缘黑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近岸浅海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处,也可生活于淡水中春夏间幼鱼有成群溯河的习性,冬季返归海中主食鱼、虾类。秋末冬初在河口产卵。卵浮性,径1.35-1.44mm,具油球。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化学成份】食部100g,含水分78g,蛋白质17.5g,脂肪3.1g,碳水化物0.4g,灰分 lg;钙56mg,磷131mg,铁1.2mg,核黄素(riboflavine)0.23mg,烟酸(nicotinic acid)1.7mg。台湾产者含水分76.10%,粗蛋白19.39%,粗脂肪1.16%,灰分1.16%。关于维生素, 尚有下述数字:100g中有维生素A18Ou,B1 130μg、B2 110μg,烟素2.4mg。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益脾胃;补肝肾。主治脾虚泻痢;消化不良;疳积;百日咳;水肿;筋骨萎弱,胎动不安;疮疡久不愈。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60-240g,或作鲙食。

【注意】《嘉祜本草》:多食发痃癖及疮肿,不可与乳酪同食。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而积渐流于虚弱,脾弱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证自除矣。

2.崔禹锡《食经》:主风痹,面疱。补中,安五脏。

3.《食疗本草》:安胎、补中。

4.《嘉佑本草》: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

5.《本草衍义》:益肝肾。

【摘录】《中华本草》

分享到:
上一篇:路边姜   下一篇:楼梯草
>>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中医图谱

茅莓
陆英
麻黄
绵毛马兜铃

最新文章

中医导航

中医特色

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
直接灸是怎样的

养生推荐

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