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基础 > 艾叶能通十二经

艾叶能通十二经

艾叶又名艾蒿、蕲艾,为菊科植物艾的全草,是常用的中药,性温,味苦,入脾、肾二经。据测定,艾叶含有水芹烯、毕澄茄烯、侧柏醇等挥发油成分,还含有β-谷甾醇、羊齿烯醇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的功效。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曰:“艾,生寒熟温,生捣汁服可止血。《本草》止言其温,不言其热。其性入火灸,则气下行,入药服,则气上行。”《本草正》亦载:“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炒热敷熨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艾叶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对许兰氏黄癣菌、堇色毛癣菌等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能直接松弛和舒张气管平滑肌,增加肺灌流量,有平喘作用;能使胆汁流量增加,有明显的利胆作用;炒焦、醋炒炭后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很好的止血作用。研究还证实,艾叶对子宫产生强直性收缩,有明显兴奋作用;能减慢心率,使冠脉血流量增加,同时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艾叶既可内服,又可外用,还可用于室内消毒。下面介绍几个艾叶常用验方。

治寒性痛经:取艾叶15克、当归30克、红糖60克,水煎分3次温服。

治妇女白带淋沥:取艾叶90克(酒炒),白术、苍术各45克,酒当归30克,砂仁15克,共为细末,每早服9克。

治慢性气管炎:取艾叶500克,洗净切碎,放入4000毫升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后约得药液3000毫升,加适量调味剂及防腐剂备用。日服3次,每次30~60毫克。

治黄水疮:以陈艾叶60克,加水1500毫升,大火煮沸3~5分钟,待温度适宜时浸泡熏洗患处,再将带壳杏仁30克,放入文火中烧黑,取出杏仁,捣成霜状,涂抹患处,每日3~4次。

治臁疮:取艾叶60克、桃仁18克、凤仙花15克,水煎外洗患处,每日1~2次。或将艾叶适量研为细粉,疮面用双氧水洗净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将艾叶粉薄薄一层撒在疮面上,也可用麻油调成油膏外搽,并用纱布盖好固定,每日1次。

治阴囊湿疹:取鲜艾叶2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后,趁热熏蒸阴部,并用消毒纱布或小毛巾浸药液敷于阴囊部。

治风寒腰腿疼痛:取艾叶250克,青风藤、海桐皮、独活、荆芥穗、乳香、没药、白芷、防风各20克,大青盐200克,共装入小布袋,外套保鲜薄膜。使用时入微波炉高火加热2分钟取出,敷于患处(注意温度防烫伤),一日敷1~2次。

治毛囊炎:取鲜艾叶50克,置于澡盆中,用沸水冲泡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稀释调温,用以泡澡,每日1次,亦可治疗湿疹。

治面瘫:取艾绒一小团,切大片生姜8~10片,在姜片中心穿孔数个,上置艾绒柱灸用。口歪斜向左侧,则灸右侧;反之,灸左侧。先灸下关穴,然后由下关至颊车穴反复移动,移动时姜片不能离开皮肤,每穴隔姜灸3壮为宜,灸至皮肤湿润红热、患者能忍耐为宜,每日炙1次,7日为1个疗程。

治脚气:把脚洗干净后,用艾条熏烤患处。另可以艾灸关元穴和神阙穴。

室内消毒:取干艾叶50克,苍术、菖蒲、白芷各30克,雄黄10克,置于阻燃的容器中(铁锅、搪瓷盆、铁桶等均可),点燃后,人迅即离开,关闭好门窗,烟熏45分钟后,能抑制多种病菌在空气中传播,对室内消毒有较好的作用。烟熏后开窗通风即可,一般每月可熏1~2次。注意:患有过敏及支气管哮喘症者,室内消毒不宜用此法。

分享到:
上一篇:木贼简介   下一篇:各类地丁 功效不同
>>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中医图谱

茅莓
陆英
麻黄
绵毛马兜铃

最新文章

中医导航

中医特色

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
直接灸是怎样的

养生推荐

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