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味甘性微温,属补益药。功能助卫气,固皮表,补中气,开清气,托疮毒,利小便。临床上常用于固表止汗、补中益气等作用。下面向大家做详细介绍。
1、固表止汗:平素体弱的人,或久病重病之后,表虚卫气不固,常有自汗,易受风寒感冒等情况。治疗表虚自汗,可用黄芪固表止汗。常配合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煨龙骨、煅牡蛎等同用。对于卫气虚、易出仟,经常易患感冒的,可用黄芪助卫气,固皮表。常配合白术,防风(玉屏风散),桂枝,白芍等同用。
2、补中益气: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出现体倦、懒言,食欲不振.大便久溏、面黄气短,或兼腰腹重坠,或兼脱肛者,可用黄芪补益中气,升提清气。常配合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同用(例如补中益气汤)。配党参(或人参),升麻,白术、甘草,为“举元煎”,可治疗脾阳虚、中气下陷而致气短,腹沉坠、久泄,脱肛,崩漏等症。
3、消水肿:黄芪还有利尿作用。常用于治疗头面,四肢水肿,可配合防己,白术(或苍术)、甘草,姜皮等同用,(例如防已黄芪汤)。或配茯苓、桂枝,甘草,防己(防己茯苓汤),用于全身皮肤及四肢皆水肿,并感觉有些怕风的。据近代报导,用黄芪单味(每日二,三两)浓煎服,可对肾炎的水肿有效,并对消除尿中蛋白,有一定帮助。也可配合党参,茯苓,萆解,山药,苡米等同用.配北五加皮,桂枝,猪苓、茯苓等,对心脏性水肿也有效。但应随时注意结合辨证论治。据实验研究报导,用于利尿时,用量不可过大,以三钱左右为宜,可资参考。
4、补气生血:气血互根,如骤然大失血而血虚气脱,出现面白、出汗、气短、脉细而快等症,可用黄芪二至四两,当归三至五钱,急煎服,以补气而生血。如出现四肢跃冷、全身凉汗、血压急剧下降者,还可配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等急煎,进行抢救。
5、托毒排脓:气血虚弱之人患疮疡,因正气不足,不能托毒外出,使其化脓排毒而致脓为稀水状,久不收口。可用生黄芪配合党参、白芷、防风、当归,川芎,桂心,厚朴、桔梗,五味子,甘草等同用(例如托里十补散、托里黄芪散)。据近代研究,黄芪可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血管,改善血行,使久坏之肌细胞恢复活力,故可治慢性溃疡痈疽。
黄芪生用偏于走表,能固表止汗、托里排脓、敛疮收口;炙用重在走里,能补中益气,升提中焦清气,补气生血,利尿。
黄芪皮功用同黄芪,但善于走表,偏用于固表止扦及气虚水肿。
用置一般为一至三钱。重病或需要时,可用到一至四两。
胸闷胃满、表实邪旺、气实多怒者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