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内科 > 外感热病 > 湿温 > 湿流下焦型湿温

湿流下焦型湿温

证候表现:湿温证,身热,口渴,胸痞,自利,溺涩。

病因病机:此湿在下焦。

处方:宜神曲、广皮、滑石、猪苓、萆薢、茯苓等味。

病因病机:湿下注故自利,化源滞故溺涩。脾不输津,口渴,胸痞,湿滞于下

治则治法:故治从分利。

出处:《温热病指南集》·湿温证条例(篇)·湿温(节)

原文:湿温证,身热,口渴,胸痞,自利,溺涩,此湿在下焦,宜神曲、广皮、滑石、猪苓、萆薢、茯苓等味。湿下注故自利,化源滞故溺涩。脾不输津,口渴,胸痞,湿滞于下,故治从分利。湿热之邪,不自表入,故无表里可分,而未尝无气血与三焦可辨。医者不能分析,一概混治杂投,无当病情,徒伤正气矣。今论湿热病机,而得一畅其旨。夫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热得湿而弥炽,湿得热而愈张,故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交合,其病重而速,然此论夏月湿热交蒸之邪,非为人身中湿郁化热者言也。是以有湿无热,或湿郁生热,止能蒙闭清阳,惟是湿热并集,则身中少火悉成壮火,而三焦相火,有不起而为暴者哉。(荪按:哉字赘言本讹作或。)兼之木火同气,表里分司,引动肝风,痉(荪按:痉字赘言本讹作痓。)厥立至。胃中津液,几何而能供此交争乎?至于湿热之邪,所以必属阳明者,以阳明为水谷之海,鼻食气,口食味,悉归阳明。邪从口鼻而入,则阳明为必由之道路也。其始也邪入阳明,无有不耗其胃液,其继也邪盛三焦,更欲取资于胃液。司命者可不深为阳明顾虑哉!或谓木火同气,热甚生风,以致痉厥,理固然矣。然有湿热病,表里极热,不痉不厥者,何也?余曰:风木为火热引动者,原因木火素旺,肝阴先亏,内外相引,两阳相得,因而劲张。若肝肾素充,本无里热者,火热安能招引肝风哉?试观产妇及小儿家,一经壮热,便成瘛疭者,以失血之后,及纯阳之体,阴气未充,故肝风易动也。或问曰:亦有阴气素亏之人,病患湿热甚,至斑疹外现,入暮谵语,昏迷而不痉不厥者,何也?答曰:此病邪自甚于阳明之营分,故由上脘而熏胸中,则入暮谵妄。邪不在三焦气分,则金不受囚,木有所畏,未敢起而用事。至于斑属阳明,疹属太阴,亦二经营分热极,不与三焦相干,即不与风木相引也。此而痉厥,必胃中津液尽涸,耗及心营,则肝风亦起。(荪按:则字原误作庶,赘言本同,今以意改。)而其人早已无生理矣。

分享到:
上一篇:湿阻肠道传导失司型湿温   下一篇:温郁三焦经络受阻型湿温
>>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中医图谱

茅莓
陆英
麻黄
绵毛马兜铃

最新文章

中医导航

中医特色

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
直接灸是怎样的

养生推荐

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