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虚实:虚——气血阴阳亏虚;实——痰饮、淤血、火邪上逆。
2、辨病位:病位在心,但也可导致其它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其它脏腑的病变也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心。
3、辨脉象变化
(1)脉率快速型心悸——一息六至—数脉;一息七至—疾脉;一息八至—极脉;一息九至—脱脉;一息十至以上—浮合脉。
(2)脉率过缓型心悸——一息四至—缓脉;一息三至—迟脉;一息二至—损脉;一息一至—败脉;二息一至—奇精脉。
(3)脉率不整型心悸——促脉—数时一止,止无定数;结脉—缓时一止,止无定数;代脉—脉来更代,几至一止,止有定数。
阳盛则促——数为阳热(脉数或促,而沉细、微细,伴面浮肢肿,动则气短,形寒肢冷,舌淡—虚寒)。
阴盛则结——迟而无力为虚寒迟、结、代—多属虚寒(结:气血凝滞;代:元气虚衰,脏气衰微)。
4、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明确引起原发病的诊断,以提高辨证准确性。
功能性心律失常致心悸——多为心率快速性心悸—多为心虚胆怯、心神动摇。
冠心病心悸——多为气虚血瘀;或痰瘀交阻。
风心病之心悸——心脉闭阻为主。
病毒性心肌炎心悸——毒邪外侵,内舍于心——气阴两虚,瘀阻络脉。
二、治疗原则
虚证——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养心安神。
实证——祛痰、化饮、清火、行瘀+重镇安神。
虚实错杂——扶正祛邪兼顾
注意事项:急性发作者应以西药为主,对于慢性相对平稳者可以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出血性心悸慎用活血化瘀药物,以活血止血药物为好。对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也要注意向患者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