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莶草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一味药物。性味苦寒,归肝、肾经,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等功,而酒蒸制后性味甘温,又兼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效。临床运用广泛,如风湿痹证、痿证、中风、痈肿疮毒、湿疹瘙痒、黄疸、高血压、脱发、白癜风等疾,运用得当,多收良效。考豨莶草一药,《本草图经》云“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者兼主风湿疮,肌肉顽痹”;《本草经疏》谓“祛风湿,兼活血之要药”;《本草蒙筌》称“疗暴中风邪,口眼?斜立效,治久渗湿痹,腰脚酸痛者殊功”;《履巉岩本草》载“医软瘫风疾,筋脉缓弱。为末,酒调服”;《品汇精要》载“补虚,安五脏壮筋力”。可见,其祛风湿、通经络、补肝肾、强筋骨之功前贤早有深识。《活人方汇编》记载之豨莶散,即以本品晒干,陈酒拌透,蒸过晒干,再拌再蒸,如法九次,晒燥,研细末,做成蜜丸,早空心温酒吞服四五钱。治疗风、寒、湿三气着而成痹,以致血脉凝滞,肢体麻木,腰膝酸疼,二便燥结,无论痛风、痛痹、湿痰、风热,宜于久服,预防中风痿痹之病。《济生养生经验集》之豨桐丸,也以本品与臭梧桐炼蜜为丸,治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内湿外邪,传于四肢脉络,壅塞不舒,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万氏家抄方》之豨莶丸则以本品制后炼蜜为丸,治中风口眼?斜,时吐痰涎,语言涩,四肢缓弱,骨节疼痛,腰膝无力等。
由于本品有祛风湿之效,复能清热解毒,故亦可用于痈肿疮毒、湿疹瘙痒等疾。如《新修本草》即有“除诸恶疮”之记载,《纲目》亦有本品治“风湿诸疮”之描述。《乾坤秘韫》记载:“豨莶草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进三服,得汗妙。治痈疽肿毒,一切恶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本品有良好的抗过敏、止痒、镇痛、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品汇精要》谓其“生毛发乌髭发”。《本草图经》云:“安五脏,生毛发。”《分类草药性》曰:“黑发,滋阴养血。”《雷公药性赋》载:“张泳进御表云臣服百剂,耳目聪明,渐服满岁,(须髭)再黑。”可见,本品有乌发及治脱发之功。其实,此用仍不离补益肝肾及祛风除湿清热等功效范畴。盖脱发一症,与肝肾二脏关系颇为密切,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也。除此之外,与禀赋不足,毛孔疏松,风邪乘虚入侵,日久生热化燥,或火盛血虚,发失濡养不无关联。笔者认为,豨莶草用于此病,正为合拍。
生豨莶草性味苦寒,苦可燥湿,寒能清热,颇合湿热黄疸之病机,临证时可酌情选用之。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证实,本品尚有降压、扩张血管作用,故亦有用于高血压、心脏病之治疗,值得重视。
总之,豨莶草是一味药源广泛,用途较广,看似平淡,却疗效较佳的妙药。诚如《本草正义》所云:“洵是微贱药中之良品也。”入煎剂,一般为15~30克,特殊情况可用至45~90克,外用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