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课题组举行的“中医药发展路径理论研讨会”,5月1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国情调研课题组组长、哲学所副所长谢地坤,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党委书记吴尚民等与来自中医药学、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陆广莘、罗希文、岳凤先、张瑞贤、李庆业、贾谦、骆诗文、林中鹏、赵志付、张效霞、陈其广、张超中、张南等专家学者,从基础理论和战略选择层面,深入探讨了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复杂问题,认为中医药发展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偏差是产生实践偏差的根本原因,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必须把摆正理论的引领方向作为首要任务。
与会专家说,虽然中医药事业采行继承和创新并举的发展路径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并且“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实际工作也开展了多年,但由于人们对中医药的基本原理缺乏深入认识,对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理解不够全面,不了解中医药理论的特殊性,许多做法在总体上和根本上制约了中医药原创潜力的发挥,对中医药的发展实际上产生了消极的甚至破坏性影响,致使中医药事业长期处于停滞甚至萎缩状态。要突破中医药发展瓶颈,必须首先对发展路径理论本身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必须确立符合中医药基本原理、与自主创新精神相一致的中医药自主发展理论体系。只有坚持这个核心原则不动摇,才能改变现实生活里中医与中药分离、院校教育与医疗实践分离、科研与临床分离以及政府体制内运作与民间运作分离的现象,通过原创路径提高中医药的核心发展能力,增强我国在国际医疗卫生事业中的话语权。
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医药既具有科学属性,也具有人文属性。当前存在的诸多“分离”现象,特别是在科研领域内不顾中医药的基本原理要求,追求运用现代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方法来解构中医和中药的趋势,其根源首先在于还原论方法对医药发展路径的主宰,同时也与目前社会中科技与人文的分离有关。在当代科技创新和转型迫切需要实现方法突破的形势下,中医药的关键原创理论基础——整体思维方式,对超越物质科学的局限,促进未来人类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创新发展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有基于此,与会专家对近期我国一些自然科学家提出的“本草物质组计划”(“重写《本草纲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按照当前设定的研究方法路径既达不到计划的预期目标,也不可能促进中药理论的创新发展,而且会耗费巨额极为宝贵的科研经费。为此,建议政府有关主管机构认真总结以往中医药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在整体方法的基础上真正抓住中医药发展的时代机遇。
据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国情调研课题组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通过深入实际调研已经完成前期工作,正在努力形成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和建议,为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要决策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