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原始创新、自主创新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明显增加,中医药领域的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 “麝香保心丸的研制、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基于经典古方创新研制了治疗冠心病的麝香保心丸,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揭示了产品的科技内涵,扩大了临床应用。
其主要创新点在于:创新研制了复方中药“麝香保心丸”。本方源于经典古方“苏合香丸”,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理和芳香温通治则,经药理药效及临床试验创新组方,并采用独特的微粒丸制剂工艺研制而成,为芳香温通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代表药物,其组方配比及工艺被定为国家秘密技术;首次建立了基于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及网络生物学研究体系,用于麝香保心丸的现代研究,揭示了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阐释了复方配伍规律;首次证实了麝香保心丸长期用药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良好的临床耐受性与安全性及可减少各类心血管事件发生,为麝香保心丸长期用药提供了临床证据。
该项目发表论文104篇,其中SCI收录14篇,论文被他引678次;出版专着6部。作为芳香温通的代表药物被列入《实用内科学》等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并成功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麝香保心丸在重要微粒丸制剂产业规模中列全国第一,2011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上市后累计销售收入超30亿元。作为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医保甲类品种,已在全国8034家医院安全应用,累计惠及冠心病患者1亿人次,成为全国知名的中药大品种,对推动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麝香保心丸由上海市卫生局带领,上海华山医院、上海中山医院、上海心血管研究所、上海中药一厂等一批科研、医疗、生产单位组成了专门的科研攻关组,上海华山医院终身教授戴瑞鸿为主要负责人,历经十年的科研攻关研制而成。该药自上市以来,一贯坚持走创新研究的路线,麝香保心丸首次建立了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及网络生物学研究体系,从物质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的角度,全方位阐述了其作用机制。通过对麝香保心丸的物质研究,分离得到95种纯化合物并鉴定了其结构,同时建立了标准指纹图谱,使其质量可控稳定,为系统研究奠定基础。
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带领的课题组通过基因组学方法对麝香保心丸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差异基因表达数目上,共筛查出34个共性差异基因,其中14个基因(主要与心肌能量代谢相关)在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水平相反,提示麝香保心丸对此类基因的逆向表达作用明显。分子机制研究显示,心肌缺血后表达水平上升的基因可在麝香保心丸干预后水平下降,而心肌缺血后表达水平下降基因可在麝香保心丸干预后水平上升,这说明麝香保心丸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后差异表达基因的作用。
第二军医大学张卫东教授等通过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麝香保心丸抑制心肌梗死机制表明: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治疗作用的药理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能量代谢及心肌肥大等通路的代谢过程抑制心肌梗死的进展。该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具有治疗及预防心肌梗死的作用。其作用途径主要包括:抑制心肌细胞肥大;调控糖酵解过程,恢复能量代谢;减轻炎症反应。相关研究还揭示麝香保心丸可以逆转生物标志物水平至正常,表明麝香保心丸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导致的能量代谢紊乱,提高心肌能量的利用,增加能量供给,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梗死程度,有效的起到了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同时,张卫东教授课题组还发现麝香保心丸中的药效成分可分别与多个冠心病相关蛋白结合,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和迁移、氧化应激、炎症、血管收缩、脂代谢及能量代谢,从分子水平阐明了麝香保心丸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多重作用机制。
上海和黄药业多年来一直对经典中药麝香保心丸进行持续的创新研究,从2001年至今先后开展多项科研专题,累计发表论文400余篇,其研究成果多次被《Life Science》、《Molecular BioSystems》等众多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近年来,上海和黄药业又开展了麝香保心丸的一系列的国际前沿研究,其中“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研究”为“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麝香保心丸现代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为“重大新药创制”专项。2011年《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平行对照评估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转归的临床研究》(循证医学)也全面展开,该项目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和华山医院范维琥教授共同领衔,全国100家三甲医院共同参与,对270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预期获得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疗效、安全性、远期心血管事件影响的科学评价。使麝香保心丸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建立在强大的临床研究证据基础上。这对实现中药现代化必将产生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