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深化医改三年来,山东省济宁市中医药事业得到长足进步,全市中医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新增1300张,占中医医院编制床位的 51.5%;中医医院职工人数增加387人,年增幅为18.4%;2011年全市中医医院业务收入达4.98亿元,同比增长38.6%。曲阜市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任城区被评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邹城市、嘉祥县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邹城市被评为全国中医药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试点地区,兖州市中医院“先看病后付费”经验在全国、全省得到全面推广。
四级网络提供中医药服务
2011年初,济宁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济宁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强市、保县、抓乡、带村”工作思路,将中医药进基层作为贯彻落实深化医改、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等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途径,取得了良好效果。
该市以争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抓手,基本形成“市县中医医院主导,乡镇卫生院枢纽中联,村卫生室网底扎实”的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已建成30个中医药专家服务站,30处中医特色卫生院、100所中医特色卫生室、10所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率、50项中医适宜技术覆盖率均达到100%。
目前,全市有62.9%的中医院建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从业人员约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人数的15.3%,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人群应用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56.4%,中医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38.6%。
三年来,该市国家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总数增长40%、省级中医重点(优势)专科增长87.5%、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增长37.9%,大大带动了中医医院的发展。
帮扶政策促进事业发展
2010年初,该市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中医药发展大会,吹响中医药事业跨越发展的“冲锋号”。2012年,该市率先启动了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六大工程,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转发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关于实施中医药特色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的通知》等重要文件。
为确保中医药特色能力提升工程的顺利开展,市政府在2012~2014年度每年安排振兴中医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中医药学科建设、科研创新、适宜技术推广、师承教育、经验方诀挖掘保护和科普宣传等。
在实施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工程过程中,市财政局发挥资金项目管理优势,联合市卫生局等部门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产业化等方面出台政策性文件14部,创造性地将绩效考核、预算管理、业务管理等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探索有机结合,出台了《济宁市中医医院综合评价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形成了“符合国家规定的职工基本工资和离退休人员费用由同级财政全额负担”、“医院绩效工资根据评审结果确定等级,并按等级核定财政差额补助比例”,“原则上3年内达到60%以上”等的公立医院补偿政策,在全国公立医院补偿长效机制探索中属于“首创”。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联合市卫生局选拔评选名中医药专家、建设中医药专家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提高中医药服务医疗费用支付比例,将中医诊疗技术、中药饮片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不设自付比例。凡在中医医疗机构就诊的,住院和特殊门诊起付标准降低100元,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5%,最高支付比例为95%。在医疗保障部门的扶持下,仅2010年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使用率同期增加26.2%,患者自付医药费用比例下降55.6%。
积极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长期以来,该市中医药工作坚持先调研、后论证、再实施的原则,先后对“先看病后付费”、中医药多元化投入、中医医院经济运营现状、中医医院发展功能定位、中医药业务动态监测等领域开展基线调查,形成调研报告,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报道,正确引导新闻媒体关注和宣传角度。
2011年以来,该市中医药工作在巩固“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的同时,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医药文化宣传周、中医护理技能大赛等大型活动,市中医药学会完成换届并开展了20余次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单、宣传栏、宣传条幅、健康教育课等形式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组织了名中医药专家巡讲团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40余次,近百名中医药专家进乡村、进社区,发放中医适宜技术手册及宣传资料7800余册(份),覆盖人群 1.2万余人次,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渗透到基层,营造了全社会支持关注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
目前,全市“我心目中的十大名中医”活动影响力初步显现、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在中医医院广泛开展、孔孟中医药服务文化品牌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