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首届皇甫谧故里拜祖大典暨《针灸甲乙经》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举行。平凉,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因为中医药焕发了新的光彩。
擦亮皇甫谧品牌
皇甫谧出生于平凉灵台县,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世界针灸学之祖”、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他的十二卷《黄帝针灸甲乙经》,在总结、吸收《黄帝内经》、《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诸多古典医学着作精华的基础上,对针灸穴位进行了科学的归类整理,奠定了针灸养生理论基础。
为宣传皇甫谧中医养生文化,该市先后成功举办了2006中国·灵台中医针灸国际学术交流大会暨首届皇甫谧文化节、皇甫谧文化园开园仪式,在兰州举行《中国皇甫谧研究全集》和皇甫谧纪念邮票首发式,打响了皇甫谧中医养生文化品牌。
平凉充分发挥自身历史和文化优势,深入挖掘皇甫谧中医养生文化“治未病”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深刻内涵,以多种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新编大型秦腔历史剧《皇甫谧》在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荣获优秀编剧奖和优秀组织奖,先后两次进京汇报演出,充分展示了平凉中医药人为国为民、救死扶伤的崇高品德和高超医技。
皇甫谧中医养生文化的广泛传播,使针灸鼻祖故里的知名度不断攀升,使平凉成为国内外中医名家及学者前来参观、交流的圣地。
夯实基层服务网络
走进皇甫谧养生院,古色古香、干净舒适的中医养生馆里,前来治疗的居民络绎不绝。崆峒区柳树巷居民郭海长期患有腰椎和颈椎病,一度行走困难。“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我已经可以行走自如了!”郭海说,“中医特色治疗不但缓解了我的痛苦,对身体还没有副作用,收费也低,我们很欢迎。”如今,覆盖市、县、乡、村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平凉市全市8家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争取到国家建设项目,院内硬件建设渐具规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市卫生局还以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连续3年严抓医院规范化管理,使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平均门诊中医药参与治疗率为86.5%,住院中医药参与治疗率为81.3%,其中庄浪县中医院住院病人中医药参与治疗率已达到97.6%。全市中医医院年平均门诊总人次约46万。
除中医医院获得迅猛发展之外,县级综合医院也已全部建立中医科室和西医临床科室双向转诊制度,目前已经有6所医院为西医科室配备了针灸医生,中医药参与治疗率平均达到30.2%。西医科室中草药消耗比平均为9%,年平均送病人到中医科短期治疗约3500 人次。平凉市人民医院设立了中医科、康复科和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科三个中医病区。平凉市第二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中医技术进乡村
目前,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中医诊疗室和中药房。约76%的村医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中医服务,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日益制度化和规范化。全市100所乡镇卫生院已建成中医特色卫生院61个,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7个已建成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该市在城镇医保中落实中医医院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报销比例提高10%的政策。在新农合制度中,在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起付线降低30%的基础上,报销比例提高20%。对符合条件的中药材、中医药适宜技术和院内中药制剂纳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全额报销。
该市利用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分六期对1388名乡村医生进行了脱产培训,使他们掌握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其中掌握了20项以上的有 457人。同时组织专家收集、整理适合在农村医疗工作中应用且安全有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单验方以及已故名老中医的经验方135项,编辑成通俗易懂、易于操作的《平凉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发放到各医院和乡、村医生手中,作为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适宜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