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信息 > 中医新闻 > 科学选定中医发展道路

科学选定中医发展道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提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发展道路必然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变迁,不断对其进行选定、调整和再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技术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发展的推手,并使自身在社会变革中不断发展壮大,反之就会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中医学作为最具我国原创特色的人体生命科学,其在当今科技及社会条件下的生存与发展又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现就当代中医发展道路的选定与调整问题直陈己见,以就正于贤哲。

中医发展道路的基本要义

关于中医发展道路这一命题,“发展”是问题的核心,“道路”是问题的关键。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所谓“发展”一说,就是指事物由弱小到强大,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由陈旧到崭新而不断运动变化的趋势与过程,而所谓“道路”则是指事物实现运动变化的最佳路径及其速度。即使仅从字面解读,“道”从首从车,强调的是智慧和速度,“路”从足从各,重视的是行进和力量,就此而言,中医发展道路的基本要义,就是研究和探索中医如何实现不断进步、提升、壮大、创新而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及其采取的正确途径,并具有发展速度和力量的含义,也就是要从根本上解答中医“要不要发展”、“向何处发展”、“如何发展”等关键问题。简而言之,对于中医发展道路基本要义的求证,应当牢牢掌握三个重要特征:

追求发展的必然性 运动是任何事物存在的基础,发展是科学技术存在的前提。纵观人类创造科学(包括医学)、并将其作为认识和利用自然(包括生命)的有效工具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历史,没有一气呵成、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科学。换言之,科学的生命力取决于自身的发展力,当某种所谓科学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之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中医学从诞生之日起,一直以其旺盛的发展动力长期立足于各学科前沿,并引领各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潮流,不仅为民众的健康和民族的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个足资借鉴的成功范式,如果没有持续的发展,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医学,正是追求发展的必然性,决定了中医学存在的合理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发展道路的时代性 任何一门科学发展道路的选定,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不同时期社会文化和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的,学科之间也总是相互启发、优势互补、广泛联系的。中医学的历代先驱,总是能够不断汲取、吸收各个时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先进元素,并将其内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先秦两汉以往,正是由于广泛吸纳当时科技文化的成果,始能成就了中医理论体系和独特诊疗方法的建立;唐宋金元以降,正是由于不断借鉴不同时代科技文化的精华,从而造就了中医学独领前沿、超常繁荣、历久弥新的辉煌成就;及至明清两代,正是由于成功汲取历代科技文化的成就,从而促成了温病学等重要医学理论的创立……我们今天强调的所谓“继承中医特色”,首先应当注重继承的精髓就是中医所固有的开放理念、借力智慧和融合技能。

发展道路的延展性 科学的发展,总是围绕特定目标和方向而前行和推进的,这就要求发展道路也必须是根据既定目标和方向不断延伸和拓展的,这就是发展道路的延展性。任何一门科学在选定和调整发展道路之时,必然会将直指发展目标的延展性放在突出位置。中医学发展的目标由两个要素决定,一是满足社会需求,二是不断壮大自我,满足需求是自我壮大的动因,自我壮大是满足需求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发展道路的不断延展,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才能增强自身发展的速度与能力。反之,当其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弱化和自身发展速度滞缓之时,就是发展道路偏离目标或失去了应有的延展性,就应当深刻反思 “过去时”、准确把握“当前时”、合理研判“未来时”,从而选定正确的发展道路。

当代中医发展道路的历史机遇

发展道路的时代性特征告诉我们,选择与调整发展道路,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机遇自身的成熟度、捕捉机遇的敏锐性和把握机遇的准确性。就当前中医发展的时代机遇而言,突出的表现在“三个强力”方面:

国家政策的强力保证 在和平稳定繁荣进步的发展时代,国家政策在选择发展道路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迅速把中医发展问题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果断终结耗时费力、空泛无物的所谓“存废之争”乃或“体用之争”,高瞻远瞩地做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的科学判断,将“团结中西医”纳入国家的大政方针,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将中医人才培养纳入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了一大批各级各类中医院校和医疗机构,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在疾病防治和养生康复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确立“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创造性地将“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纳入了宪法规定,并颁布实施了《中医药条例》,明确了中医的法律地位,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形成了科学有效的中医药事业管理体制。尤其是近年来,中医更是遇到了一个空前良好的政策环境,党的十七大报告历史性地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二五”规划中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列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医药事业投入持续增长,不断创造历史水平,中医医疗、教育、科研系统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显着改善,发展条件与实力不断充实壮大,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了全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范围,形成了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投入、科技教育、临床医疗等全方位的保障网络和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当代科技的强力召唤 人类认识物质世界乃至生命的基本原理是互通的,基本成果是共享的,发展进程是相互激励、相互感召的。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医既是所有科学进步过程的参与人和贡献者,也是各种科技进步成果的受益者或共享人。目前,当代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天文科学、地质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西方科学刚刚引进中国之时的水平,或者说已经不再是我们所熟知的原貌。这些成果一次次对中医产生震撼和召唤,不断对中医再度崛起产生激励和鞭策,又以他们的突破为中医提供灵感和养份,更为中医的发展提供手段和工具,从而使中医固有的敢为人先、不居人后的天然本能被激发起来,使本来就是科技发展生力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开创持续发展的崭新局面。

同时,半个多世纪的中医高等教育,使中医的人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批批具有扎实中医理论功底和现代科技素养的人才,逐步成为中医队伍的主体,博士硕士成为中医研究的骨干。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发展理念的科学化,为中医的再度崛起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型人才体系的最大优势在于,坚信中医能通过变革图新实现对主流医学地位的回归,坚信中医对生命本质认识的科学性和对疾病本质把握的合理性,坚信中医与现代科学在本质上能够实现互融互通,坚信任何科学的发展成就都可能成为中医发展借鉴的元素。先进的人才必将引入先进的理念,不断整合先进的资源,不断借鉴先进的手段,进而为中医复兴之路提供巨大的新型动力。

公众健康的强力需求 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改善而不断变化和提升的过程,从而也决定了中医学也必须是不断进步持续发展的学科。中医药作为几千年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扎下了深根,不仅具有直接的服务需求,更具有深厚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依赖,这也正是近代以来有人多次鼓噪“取缔”、“废止”而未能得逞的根本原因。然而,社会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健康理念的不断提升,必然会不断提出新的更大的需求,要求中医不断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始终保持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进而对发展道路不断做出科学审视和战略调整。

令人欣慰的是,在当代中医界,发展愿望正在持续涌动、发展优势正在持续发酵、发展前景正在持续吸引,进而聚合成为足够的发展动力。翻开现代众多中医理论着作与学术期刊,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人人都在探索求新,尽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这种探索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艰难,但总体而言,研究的触角已不再停留于一方一药的验证,不再停留于经验论证或直观分析,现代科学方法渐成主流,进而使国家科技部门设立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乃至“973”计划等高端研究成为现实,先行先试,众行众试的格局已现雏形。探索已经开始,突破必将不远,这正是中医赖以发展的基本动力。

中医发展道路的规划设计

如前所述,中医发展新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中医发展的动力源泉始终不竭,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如何发展、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就是中医发展道路科学抉择的问题。

继承是决定发展道路的前提 中医的历史是传承的历史,离开中医自身的优势谈发展,是毫无意义的。立足于研究生命、探索健康、防控疾病这一本体,中医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对生命实质及生命现象的整体认识、对疾病发生发展不同环境、不同时段、不同个体的具体把握,也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理论,这是中医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以人体为主要观察对象,以临床为主要研究平台,以脉证为主要研究参数,以转归为主要判定指标,是中医千年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只有遵循中医自身的规律,保持中医自身的优势,突出生命信息的整体,把握疾病转归的“关键”,立足辨证论治的特色,谨守临床研究的路径,才能使中医发展道路不会偏离中医的核心目标与方向。

开放是决定发展道路的关键 开放是中医的固有传统,正是由这种开放的精神所决定,《黄帝内经》才能吸收当时几乎所有科学的精华而成为不朽的百科全书,吸收先进的冶铁制陶技术成就了中医的针灸拔罐技术,借鉴唐宋学科分化及学科分类的模式形成了内外妇儿的专业学科,引进大量外来动植物内化同化为许多名贵中药材,借助宋明时期的学术开放与学术争鸣的社会大势,推动了金元医学的百家争鸣,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可以说没有开放就没有中医。今天当我们再度审视中医发展道路之时,必须把开放作为一个决定性因素,不论是生命科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新兴科学、人文科学,只要其研究成果有利于中医的发展,都应当吸纳进而内化为中医的元素,努力实现中医与各学科的有机互动,优势互补,走出一条开放兼容整合同化的发展道路。

创新是决定发展道路的根本 发展的核心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历史把我们推到了新的起点,正是凝聚创新意识、展示创新能力的大好时机。我们的古人从来就不乏创新的理念,当医学术语体系尚不健全之时,大胆借用哲学术语作为表达医学内涵的工具,形成了全新的古代医学体系;当观察人体的手段严重缺乏和落后之时,仅凭目测耳听指压手摸的原始方法,把人体所有的外在表现如面色、神态、脉像、舌苔等几乎所有细节掌握得淋漓尽致;当给药途径限制疗效之时,天才地将水煎酒浸等化学提取技术引入,有效地保证了药效的发挥。当下,我们创新的着力点同样可以从三个方面探索,一是按照综合——分化——再综合——再分化的发展轨迹,积极推进中药学内部学科的分化,使生命科学内涵剥离出来,自成体系,不属于生命科学范畴的内容分化后交由专人研究,并使其研究与生命科学的研究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替代,以此为基础,促进中医自有术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二是从根本上理解古人之所以仅用目测实属技术局限,只要有可能完全可以使望诊延伸到肉眼不可见的所有需要观察的部位,以此采集信息实现辨证论治,其他如闻诊、切诊同样能够如此,所以,创新的思路就可以把诊断技术的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三是口服外敷等给药途经虽然科学,但原生态药物的特性决定了吸收的缓慢,而材料科学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武器,借助材料工程、制药工程和其他生物工程的手段,为中药从根本上变革提供了可能。

总而言之,机遇已经到来,动力正在聚合,走出一条着眼中医优势、遵循中医规律的继承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一定是一条灿烂光明永续发展的道路。

分享到:
上一篇:聚焦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人参开始产新
>>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中医图谱

茅莓
陆英
麻黄
绵毛马兜铃

最新文章

中医导航

中医特色

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
直接灸是怎样的

养生推荐

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