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以“助力治未病健康工程——冬至进补,关键时刻”为主题的2013中国中医药滋补养生文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指出:冬季养生以藏为主,首选膏方,但须因地、因人制宜。
此次活动是中国中医药报社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推出的“节气养生”系列活动第一站,旨在推进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培养老百姓冬至滋补养生的生活方式,并联名倡议打造“冬至滋补文化节”。
冬至时节,民间素有服用膏方进行滋补的传统。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变迁,这一传统正被逐渐遗忘。“三伏贴”和“三伏灸”的“冬病夏治、温扶阳气”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作为进补关键时刻的冬至及冬至膏方滋补理念却尚未引起大家重视。
国医大师颜正华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进入冬季,人体气血津液等都受到损耗,要注意冬藏、用膏方滋养进补。尤其是年老体弱、妇女产后及大病之后,更应抓住冬藏这个时机,及时进补,以促进身体恢复。”
除“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外,“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特点。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指出,“冬至阳生春又来,作为阴尽阳生的关键时刻,冬至须进补,且进补须注意因人、因地制宜。”不同地域的人,其冬至进补方式各不相同;同样,不同体质的人,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补。
“四季进补,冬令为首。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中国百姓的智慧结晶,也是防止春、夏及秋病的重要措施。”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温长路说,“当下,‘三伏贴’引领了夏季养生信号,‘膏方’也正逐渐成为冬季养生标杆,如何正确、规范地引导百姓养生,需要政府、专家和媒体的通力合作。”
“政府有责任引导和促进养生保健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炼指出,“近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专项规划,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要鼓励引导社会民间资本进入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
针对社会性养生保健机构管理主体不明确的现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赵文华处长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出台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准入标准,并构建区域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以逐步建立由点到片到面的健康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