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天人相应,肺应属秋。秋季是由热转寒的季节,因而,在暑往寒来、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养肺是尤其重要的,要顺应天时的变化,保护自身健康,下面就介绍几点注意事项。
调节精神情志
深秋的萧索之景,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多愁善感。中医理论认为,肺外合于秋,在志为忧,因而悲忧最易伤肺。《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秋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意即秋天要使志意保持安逸宁静,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为了适应秋天的“容平”之气,减轻秋季对人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关键在于培养乐观情绪,以使神志安定。
要经常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培养广泛的业余兴趣爱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这些对精神健康都大有裨益。此时,最好外出旅游,去游山玩水,因为临水使人开朗,游山使人幽静,年龄大的泛舟水中,怡然自得;年纪轻的攀山登岩,历炼意志。当处于“秋风秋雨秋愁”时,可以听一听音乐,欣赏一下戏曲,或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这样,苦闷的情绪也随之而消。
加强身体锻炼
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朝百脉,其对气体的呼吸与心脏对血液的循环一样,具有重要的主宰作用,且二者相辅相成。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位居诸脏之上,易被邪侵。进入深秋,尤其在秋冬交接之时,要及时添衣,注意保暖,以防风寒犯肺,导致感冒、气管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应加强健身锻炼,呼吸吐纳,以增强肺脏功能、御寒能力及免疫力。
金秋时节,菊黄枫红,景色宜人,既是运动锻炼健身的好时期,又是饱览大自然绮丽风光的好季节。我国民间素有九九重阳登高的习俗,在此季节,宜外出登山旅游,不但“练腿脚防衰老”,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机体耐寒及抗病能力,还能增添雅趣,陶冶情操。同时,应多出户外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行、游泳、打乒羽、太极剑、交谊舞等,在室内宜练呬字功、吐音导引功、健鼻功,并洗冷水浴等。另外,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这时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是青壮年以及一些身体健康的老人和小孩,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并为越冬打好基础。
护好皮肤毛发
肺主一身之表,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秋天干燥的气候,除能引起呼吸系统的诸多燥症之外,还可导致口唇干燥、皮肤干裂以及毛发脱落。秋季要注意保持皮肤水分,养颜护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坚持洗脸后,用干净的毛巾敷在脸上,吸干脸上和脖子上的水,并适当涂上营养霜。
为做好头发的养护,防止脱发,这段时间最好暂停烫发,用好的洗发剂洗发,配用梳理剂,然后擦些营养性的发乳或发蜡。如果头屑多,可用头去屑的洗发剂,如果脱发多,可一天按摩头皮2~3次,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头发。需要注意的是,干性头皮头发用含蛋白质的营养型洗发剂,油性头皮头发用去脂力强的洗发剂,不干不油者用一般的洗发剂即可。
谨防金旺克木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秋天肺金太旺可克肝木,损伤肝的功能,所以秋季饮食宜少辛增酸,可选食葡萄、石榴、苹果、猕猴桃、柚子、芒果、杨桃、柠檬、山楂等水果,既可增强肝木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以防肺金克伐,又因酸甘化阴兼能润燥。由于辛辣炙煿之品有助“燥”为虐、化热生火之虞,因而在秋天应当少食。
防范燥邪袭扰
燥为秋季主气,肺喜润而恶燥,因此燥邪最易伤肺。由于鼻乃肺之窍,咽、喉分别为肺之门户及肺气之通道,故秋天人常感到口鼻咽喉干燥以及发生燥咳,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秋令还可出现大便燥结。防治秋燥,除多补充水分之外,可选吃芝麻、核桃、百合、银耳、梨、甘蔗、荸荠、柿子、香蕉、萝卜、豆浆、乳品、蜂蜜等具有滋阴润肺功用的食物,甚者可服用中医名方“增液汤”(玄参15克,麦冬、生地各12克),以水行舟,生津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