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种贮 > 太子参的栽培品种选择

太子参的栽培品种选择

一、基地选择与要求 基地周围生态环境优越,要求远离工矿企业、医院、垃圾场、畜牧场、公路主干道、居民区等污染源,同时大气、土壤、水质未受污染,符合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要求土地坡度在25°以下,土壤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酸性砂壤土。此外,种植地块忌连作,水田种植要求田块不积水。

二、土地翻、犁、整畦 园地要求提前进行翻、犁,使土壤充分熟化,然后进行整畦,要求畦面宽1.1—1.2米,畦高20—25厘米,畦面呈平面或龟背状,同时开好排水沟。

三、基肥的选用 要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500—3000公斤/亩、钙镁磷肥30公斤/亩及优质的三元复合肥30公斤/亩。严禁使用生活、工业、医院等有污染的垃圾作有机肥,以及禁用过磷酸钙、硝态氮肥料。

四、种参选择与消毒 宜选择产量高、适应性广、抗叶斑病较强的品种。如柘参2号。同时要求种参块根肥大、均匀、健壮、芽头无损伤。一般亩用种参30公斤左右。为了防止种参带病菌,要求栽种前对种参进行消毒,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种参20分钟后捞起用清水洗干净,凉干待播种。

五、播种 播种时期10月下旬—12月中旬。栽种时在已整好的畦面上开条沟,沟深13厘米左右,沟宽15厘米左右,施足基肥,用土覆盖肥料,接着排放种参,采取一沟两向双行种植,最后覆土至畦面平即可。一般种植深度7—9厘米,株距5—7厘米,大行距25厘米左右,小行距10厘米左右。

六、防除杂草 为了节省人工,在栽种3—4天后喷施芽前除草剂如禾耐斯1500倍液,亩用量40毫升,应注意避免喷施后下雨产生药害,影响出苗,同时喷后到出苗前不松土,待太子参出苗后结合追肥浅耕除草1次,深度2—3厘米。或者栽种后不喷施芽前除草剂,待次年2月上旬前后,当杂草已出土,但太子参未出苗前,选用41%草甘膦400倍或克无踪400—600倍进行茎叶除草。以后采用人工拔草,掌握见草就拔原则,拔草间应在露水干后进行。4月中下旬植株封行后除拔大草外,畦面可停止除草。

七、肥水管理 太子参生长期短、根系浅,应及时分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齐苗后,即3月上旬,亩施用优质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第二次追肥在块根膨大前期,即4月上中旬,亩施优质三元复合肥20公斤。太子参怕涝,一旦田间积水,易发生腐烂、发病,因此雨后应及时清沟排水。

八、病虫害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药剂防治时,应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其次选用化学农药。化学防治时应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应严格控制喷施浓度、亩用量、施用次数,在太子参采收前一个月内严禁使用任何农药。

1、太子参叶斑病 该病为真菌病害,是太子参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叶片先出现灰白色圆形小枯斑,周围黄晕,病斑扩大后叶片长出黑色小点,并排列成轮纹状,后期几个病斑汇合成不规则大斑,老病斑中央穿孔,整叶枯死,发病严重的整株叶片枯死,造成严重减产。发病时期:当气温在15—18℃时开始发病,20—25℃为发病最适温度,这时田间温度高时,病害易流行。防治方法:除加强肥、水、草管理,提高植株抵抗力外,应及时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期即3月中下旬,选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亩用量100克进行预防;在发病初期即4月中下旬,选用10%世高1500倍,亩用量40克,或使用百克1000倍,亩用量56克。隔7—10天喷1次,连喷2次。

2、太子参花叶病 其病原属病毒病,表现为发病植株短小,叶片上呈深、浅绿相间的斑驳,叶片皱缩、扭曲,叶质脆硬。发病时期一般在2月下旬—4月上旬,遇到干旱发病严重,同时此病毒可借蚜虫传播。防治方法:及时防治蚜虫,防止和减少病毒的传染,可选用2.5%鱼藤酮400倍,亩用量150毫升,或10%吡虫林3000倍,亩用量20毫升;其次发病初期选用病毒特600倍,亩用量100克,或病毒必克750倍,亩用量80克。隔7—10天喷1次,连喷2次。

3、地下害虫 主要是地老虎、蛴螬,一般3月中下旬开始在太子参根茎处咬断植株。药剂防治:选用50%辛硫磷1000倍或48%乐斯本1500倍进行淋施。

九、适时采采收时期6月下旬—7月中旬。6月下旬太子参茎叶枯黄时(除原地留种外)及时采收。采收器具要求洁净,无污染。挖出块根去除茎叶,边采收边装筐、麻袋等,避免采收后的太子参与不洁环境接触,同时在田间运输工具或容器内应保持块根的松紧适度,不得挤压块根,避免块根受到损伤。

分享到:
上一篇:罗汉果提高座果率的几点措施   下一篇:银杏果在采收后的贮藏管理
>>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中医图谱

茅莓
陆英
麻黄
绵毛马兜铃

最新文章

中医导航

中医特色

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
直接灸是怎样的

养生推荐

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