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白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白术的病害呈现逐年偏重发生趋势,特别是苗期的立枯病;成株期根和根茎的根腐病、白绢病;叶片的斑枯病发病率高,危害最重,给药农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1、立枯病:又叫烂茎瘟,是白术苗期的主要病害。病原为立枯丝核菌,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或寄主残体内越冬,可在土壤中腐生2-3年,遇适当寄主即可侵入为害。在病部又可产生菌丝,很快蔓延扩展危害邻近植株。该病为低温高湿病害,早春播种后如遇低温阴雨天气,术苗生长缓慢,组织尚未木栓化,抗病力弱,极易感染。未出土幼芽、小苗及移栽苗均能受害,出现烂芽、烂种。幼苗出土后,在近地表的幼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并很快延伸绕茎,茎部坏死收缩成线状"铁丝茎",病部常粘附着小土粒状的褐色菌核,地上部萎蔫,幼苗倒伏死亡。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导致毁种。贴近地面的潮湿叶片也可受害,边缘产生水渍状深褐色大斑,很快波及全叶。
2、根腐病:又称干腐病,是白术的重要病害之一。土壤带菌和种栽带菌是病害的侵染来源。种栽在贮藏过程中,受热使幼苗抗病力下降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当土壤淹水、土质粘重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以及有线虫和地下害虫危害等原因造成植株根系发育不良或产生伤口等情况下,极易遭受病菌浸染发病。病菌要求高温,常在植株生长中后期,气温升高连续阴雨后转晴时病害突然发生。该病一般自4月下旬开始发生,6-8月盛发,病株率20%左右,重病田可达60%以上。8月后期逐渐减轻,并趋于稳定。其发病症状为根茎细根变褐腐烂。后蔓延到上部肉质根茎及茎杆,呈黑褐色下陷烂斑,地上部开始萎蔫。根茎和茎切面可见维管束呈明显变色圈,后期根茎全部变为海绵状黑色干腐,植株枯死,易从土中拔起。新、老产区均发生普遍,造成干腐、茎腐和湿腐,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3、白绢病:俗称"白糖烂",危害根状茎。带菌的土壤、肥料和种栽是病害的侵染来源。发病初期以菌丝蔓延或菌核随水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田间初见病株在4月下旬,6-8月为发病盛期,高温多雨易造成流行。一般田块发病率在15%左右,重病田达20%以上。8月以后发病率逐渐下降,病情趋于稳定。发病症状是根茎上的须根和根茎变成褐色,根茎表面布满白色菌丝,菌丝里面能看见乳白色或浅褐色的菌核。有时在病株茎杆基部周围的土表层也能看见白色的菌丝,其间也有菌核。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株地上部分的茎叶逐渐枯死,地下根茎开始腐烂,腐烂的根茎呈"烂薯"状。
4、斑枯病:药农称"铁叶病",是白术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叶片因病引起早枯,导致减产。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残体及种栽上越冬,成为次年初发次侵染源。翌春分生孢子器遇水滴后释放分生孢子,自气孔侵入引起初侵染;病斑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又不断引起再侵染,扩大蔓延。种子带菌造成远距离传播,而雨水淋溅是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昆虫和农事操作也可引起传播。该病害发生期长,流行需要高湿度,多在4月下旬开始生,6-8月盛发,雨水多,气温大升大降时发病重。发病症状为叶上初生黄绿色小斑,后因叶脉所限呈多角形成不规则形,暗褐至黑色,中央呈灰白色,上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相互汇合布满全叶,呈铁黑色,茎和苞片也产生相似的褐斑。
二、防治措施。
由于土壤、种栽、肥料及病残体带菌是白术病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白术病害的防治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坚持土壤消毒和种子种栽处理的前提下,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可抑制病害的发生;一旦发生病害可用药剂封杀病区,控制病菌的蔓延和传播,能减少病害造成损失。
1、选地整地:宜选择生荒地或停种白术4年以上、土层深厚、坐南朝北、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的山地作白术育苗田和栽培田。所选地块最好是略带坡度的坡地,以利于透水和排水。育苗地以坡度在10-15度之间、较瘠薄的阴坡生荒地或撂荒地为好,过肥的地白术苗嫩叶过于柔嫩,抗病力弱。前作收获后要及时进行冬耕,既有利于土壤熟化,又可减轻杂草和病虫危害。下种前施足基肥再翻耕1次,按育苗或移栽地的要求,细碎平整作畦。
2、土壤消毒:为能有效地防止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整地前,育苗地和栽培地每亩撒施50千克生石灰粉后再翻耕整细;播种和移栽前再用50%多菌灵或50%瑞毒霉颗粒剂每亩用1-2千克处理土壤;避免病土育苗或栽种。
3、种子处理:播种前,选新鲜、饱满、成熟度一致的无病种子放入25-30℃温水中浸泡24小时后取出,然后再用相当于种量0.3%的50%敌克松或0.5%的50%多菌灵拌种,这样既可起到使种子吸水膨胀,又可起到杀菌作用,减少生长期间病害的发生。
4、窄床育苗,适时播种:先将育苗地开深60厘米、沟底宽40厘米的围沟和腰沟;再做宽80厘米的苗床,相邻2个苗床之间开深30厘米、沟底宽25厘米的排水沟与腰沟和围沟相通,床面作成龟背形,以利排水。播种宜在3月下旬于4月上旬为好,过早易遭晚霜危害;过迟,由于温度较高,前期适宜生长期短,幼苗生长差,易遭病虫、杂草危害,种栽产量低。采用窄床育苗,并短期播种,可减少立枯病和其他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降低带菌术栽数量。
5、选择术栽,高畦栽培:在选择矮杆阔叶抗病力较强的品种的基础上,选择顶芽饱满、根系发达、表皮幼嫩、尾部圆大的无病健壮的术栽(种栽收获和栽种前各挑选1次)作种,并用50%甲基托布津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浸渍3-5分钟,晾干后下种;大田种植同样要开好腰沟和围沟,面积较大(亩以上)的田块改开腰沟为"+"字型沟与围沟相通。然后做宽120厘米左右的高畦,相邻畦间开深30厘米、沟底宽20厘米的沟与腰沟和围沟相通,畦面作成龟背形,本地多在12月下旬至第2年2月下旬移栽,以早栽为好,早栽根系发达,扎根较深,生长健壮,抗旱和吸肥力强,抗病力也较强。
6、加强管理,合理施肥:应加强田间管理工作,苗期要间去密生苗和病弱苗,移栽田松土除草宜浅不宜深,以免伤根,并做好防旱排涝工作,防止田间缺水或湿度过大。雨水或露水未干前不宜进行中耕除草、间苗、摘蕾、采种、种栽收获等一切农事操作,以防病菌传播。同时,不能忽视地下害虫及线虫的防治。"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蕾肥"是产区药农总结出来的经验。因此,强调一次性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的(无害化)厩肥或堆肥为主,育苗地亩施1000-1500千克,移栽地亩施2500-4000千克,并配施复合肥。追肥以人畜粪尿等速效性肥料为好,幼苗基本出齐和5月下旬分别追施1次,亩施人粪尿800-1000千克。摘蕾后亩施腐熟饼肥50千克,人粪尿10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尽量少用化肥,避免偏施氮肥,施足磷钾肥,防止白术苗徒长,以利提高白术品质,增强其抗病性。
7、坚持轮作:白术忌连作,亦不能与白菜、玄参、花生、甘薯、烟草、茄科等植物轮作。可与前作为禾本科等病害轻的作物轮作,轮作年限4年以上,可减轻各种病害的危害程度。山地种植也不宜在种过白术以及易感白绢病的植物(如番茄)的下坡地种植,否则,雨水带菌易感染病害。
8、药剂防治:白术苗期发生立枯病,初期用50%石灰水淋灌病区,也可用5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75%敌克松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7天1次,连续2-3次,可控制其蔓延。大田发现根腐病或白绢病中心病株时,应将病株拔除并集中烧毁,再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浇灌病区。同时灌淋病株周围的健株,以控制病情蔓延。也可对初发地全面淋灌1次。铁叶病发病期,在集中处理病株残枝的同时,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7天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