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凤蝶(Papilio machaonLinnaeus)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为害防风、白芷、北沙参、小茴香等药材。幼虫取食叶片、花及果实,食量大,严重影响药材生长,降低产量。
形态 成虫体黄色,春型体长24~26毫米,翅展80~84毫米;夏型体长约32毫米,翅展88~100毫米;背脊为黑色宽纵纹。前、后翅具黑色及黄色斑纹,后翅近外缘为蓝色斑纹并在近后缘处有一红斑。卵球形,孵化前呈黑紫色。老熟幼虫体长52~55毫米,绿色,头部具黑纵纹,胸、腹部各节背面具短黑横斑纹。蛹黄褐色,具条纹,头上有2个角状突起。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2代,以蛹在灌丛、树枝上越冬,翌春4~5月羽化。第一代幼虫发生于5~6月,成虫于6~7月间羽化;第二代成虫发生于7~8月间。卵散产于叶面。幼虫夜间活动取食,受触动时从前胸伸出臭丫腺,并渗出臭液。
防治方法
1、结合田间管理人工捕杀幼虫。
2、发生严重年份于幼龄期喷洒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20%菊马乳油30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4000倍液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