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以根入药,是我国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消炎抗癌等作用。近十几年来,由于连年采挖,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蕴藏量锐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开始人工栽培。随着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种植年限的增加、黄芩生态环境的改变,黄芩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已严重影响黄芩的品质,成为黄芩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现将黄芩主要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1、叶枯病
叶枯病主要危害叶部。一般6月初发病。发病初期,从叶尖或叶缘发生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逐渐向内延伸,由点扩散成片,并使叶片干枯,严重时叶片脱落,植株枯死。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初为点片发生,如不及时防治可蔓延至全田。防治方法:选择地势高、通风好、土壤疏松的地块种植;消灭越冬病原,清除残枝,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勿重茬。少量发生时,挖除病株烧掉。发病初期,喷施1∶1∶120的波尔多液或喷施50%多菌灵1000倍液或百菌清8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2~3次。
2、根腐病
根腐病8~9月发病严重。发病初期个别支根和须根呈现黑褐色病斑,以后逐渐蔓延至主根,使之腐烂,全株枯死。雨季发病较重。防治方法:雨季注意排水、田间通风透光、中耕除草。土壤消毒,播种前10天左右每亩(667平方米,下同)撒施7.5~10kg的硫酸亚铁粉,并翻入土中。发病初期可用1%硫酸亚铁溶液进行病穴消毒。雨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株。
3、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侵染叶片。叶的两面生白色粉状病斑,象撒上一层白粉一样,病斑汇合而布满整个叶片,最后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一般7月份发生。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注意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25%的粉锈宁500倍液喷施防治。
二、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黄岑主要虫害有黄芩舞蛾、造桥虫、苹斑芫箐、地老虎等。防治方法:黄芩舞蛾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1次,连续喷2~3次;造桥虫用20%速灭杀丁3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施1~2次;苹斑芫箐用3000倍来福灵或灭扫利溶液喷施;地老虎,为害轻时可于清晨日出前在被害植株处扒开土壤进行人工捕杀,为害重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根系周围土壤,成虫发生时于夜间采用灯火诱杀。为确保不造成农药残留,在黄芩采收前40天要停止使用任何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