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毒气深沉,结聚于骨而发生的深部脓疡叫做附骨疽,又称骨痈、贴骨痈。因溃后常脱出败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化骨髓炎。
1、好发于儿童,以10岁以下的男孩更为多见。
2、发病部位以胫骨为最多,其次是股骨、肱骨、桡骨等长骨。有疔疮或损伤病史。
3、初起即有寒战高热,溲赤口干,患肢疼痛彻骨,1~2日内即不能活动,继则皮肤微红微热,胖肿骨胀。成脓约在得病后1~3月左右,身热持续不退,色红胖肿,骨胀明显。医学教育网整理溃后脓出初稠后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而成漏管。患部可摸到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药线探之,常可触到粗糙的死骨,日后必待死骨脱出方能愈合。
4、患肢活动功能一般影响不大。
5、发病2周后X线摄片检查,显示骨影模糊或骨破坏。发病4周后才能发现死骨。
6、本病需与流注、髋关节流痰相鉴别。流注患处皮色不变,漫肿疼痛,为多发性,位于肌肉深部,常此处未愈,他处又起,溃后不损伤筋骨。流痰好发于骨关节间,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状均不明显,化脓久在得病后半年至4年以上,溃后脓水清稀,且夹有败絮状物质,愈后往往形成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