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间散存着不少靠自学成才或祖传和师承行医的民间中医,这些土中医怀揣祖传秘方、偏方根植于百姓中间,然而这些民间中医很多都缺少合法的身份。2008年4月23日,山西运城市卫生部门打破常规,向来自全市13个县区的262名民间中医和中医一技之长人员颁发了《行医资格证》,这意味着这些长期根植民间的中医大夫终于摆脱了非法行医的尴尬和压力,那么当地卫生部门为何率先要给民间中医“松绑”?它又将为山西省中医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这是运城市盐湖区的一条普通街道,老中医杨自旺的家兼中医诊所就坐落在这儿,像许多常见的民间中医诊所一样,诊所名和广告牌同置于一处,诊疗室和药房合二为一,尽管地方不大,但每天来这儿看病的人并不少。到杨自旺诊所看病的患者来自全省各地,平均每天接诊二、三十名,可有谁知道,就是这样一个群众还较为认可的诊所在今年4月颁发行医资证之前的10年间是顶着“黑诊所”的帽子。
杨自旺属于师承行医,上世纪60年代初,按照卫生部为农村培养合格医生的指示,万荣县在1962年办起中医培训班,杨自旺是二十来个被培训的学员之一,师从数位全国名老中医,教材是全国五大中医院统编教材,规格在当时来说已很高。1966年,杨自旺从培训班毕业后被分配在了乡镇卫生院,后因单位效益差发不了工资,只得自办诊所,而同学中境遇好些的,有的去了香港,有的则成了国内一些市县级中医院院长。
疗效不错药价还便宜,可杨自旺行医却长期得不到合法的行医资证,这是为什么?《行医资格证》取得到底有哪些要求?这次运城市卫生局为杨自旺等民间中医颁发行医资证,根据又是什么呢?看来,仅按照现行医疗法律法规,现实中一些具体问题还是难以得到有效处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2004年的7月,运城市卫生局向省卫生厅申请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试点,10月,山西省卫生厅下发了5号文件,正式确定运城市为全省农村中医药工作试点市。
就这样,2007年下半年,运城市民间中医和中医一技之长人员资格认证工作开始了。在县区中医卫生体制还不顺畅的情况下,500名民间中医报名参加,11月底考试考核工作开始。畅达,原运城市中医院副院长,山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受运城市卫生局委托成为这次考试委员会负责阅评卷工作的主任。
重实践同时又不轻理论,按照这一考试原则,262名民间中医过了关。4月23日,运城市卫生局召开运城市民间中医、中医一技之长人员岗前培训大会。会后,这200多名民间中医领到了期盼已久的资格证书。其中,来自盐湖区运用祖传药方治肝病的86岁老中医铁喜财和他的儿子一起获得了中医一技之长人员《行医资格证》。记者事后了解,铁喜财运用祖传药方治疗肝病60年,接诊的患者达万例,不仅有运城、太原,更有来自新疆、陕西、河南、河北等众多省外的患者。
民间中医扎根基层、药价低廉,对多数慢性病的治疗效果明显,对于解决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提供了条件。同时,民间中医发展数千年,一些祖传秘方、奇特疗法,特别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更是同现代社会发展注重多元化的思维理念相吻合,需要进一步挖掘和保护,但现实中,民间中医甚至中医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却并不乐观。给首批民间中医和有一技之长人员发放《行医资格证》,标志着运城市中医试点工作的开始,那么,今后要做的又是什么呢?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已经具有数千年的发展史,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让人人享有健康,民间中医具有独到的优势,这就需要更加充分地对民间中医的价值进行挖掘,从而让他们的一技之长发扬光大,更好地为百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