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非洲从针灸起步:传统医药是非洲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有应用传统医药的历史,很多非洲民众的医疗卫生保健依赖传统医药。
自1960年以来,中国一直向非洲派出援非医疗队,为改善当地医疗条件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当地医疗卫生人员,非洲人民由此也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中医药。非洲来华留学学习中医药的人数已超过1000多人,遍及非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有些学生还获得了硕士学位,中医药教育为中医药进入非洲开辟了发展之路。
此外,天津天士力集团已在南非设立了分公司,南非当地华人中医师已在南非注册了很多中药品种,开展中药贸易。据有关部门统计,1998年,我国对南非中药出口为37万美元,只占当年我国对非洲中药出口总值的3.5%;1999年达49万美元,同比增长了32.4%;2001年对南非出口达到了156万美元,占我国对非洲中药出口总值的15.8%,比2000年同比增长了2.5倍。
到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药出口非洲超过100万美元的有南非、摩洛哥、贝宁和尼日利亚,出口超过10万美元的有14个国家。南非是中医药在非洲大陆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南非的发展模式可为中医药进入非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因中国与南非建立外交关系比较晚,中医药在南非传播发展较迟,种族隔离期间因中非间缺乏正常文化贸易关系,使中医药在南非传播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中医的起步是近30年以针灸疗法开始的。早期中医针灸师主要来自中国台湾与香港,后来又有一些英国人和南美人辗转来到南非行医。除针灸按摩外,没有成规摸中药贸易。1994年种族隔离结束后,中医药在南非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当地传统给中医药带来机遇
中医药在南非的发展将会辐射和带动中医药在非洲的传播与发展。非洲黑人有使用草药的传统,当地草药师被称做“桑高麻”,所以对中医药比较容易接受。中国传统气功武术等文化早已深入大众,所以中医药容易被当地黑人接受。中医药的发展除高端白人市场外,真正的市场应该是广大黑人群体。中医药在黑人社区可以获得更快成功,并且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目前中医药主要在白人和部分有色人群体中开展。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随着中南关系逐渐正常化,一批毕业于国内中医药大学的医师来到南非开业。推动了中医师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中草药应用的扩大。
南非当地传统草药被认为是黑人文化的一部分,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尊重和重视。政策层面上,政府管理部门对草药包括中草药采取了相对开放的政策,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机遇。
一是2000年南非政府通过法律程序确认包括中医针灸在内的补充医疗的合法地位。
二是2002年南非政府2~8月间,对南非市场上的各种草药制品进行申报登记。申报登记后的可合法进入市场销售。以此为契机,中国有些中医药企业和南非本土化中医药企业成功在南非注册了中药品种,中药制品进入了南非零售市场。比如,风油精、仁丹、红花油、花露水、六神丸等产品早已在非洲建立了信誉,近10余年来云南白药,丹参滴丸等一批产品也已落户南非。
三是2003年中医针灸医师在南非合法化。使中医进入了法制化发展的轨道,中草药临床应用及贸易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四是2004年完成了首批中医针灸医师注册。南非中医针灸学会的中医师就参与了对中医申清注册医师的再培训,并受南非卫生委员会委托作为考官参与注册工作,可为中国中医师进入南非提供咨询的便利。
五是中医医疗于2011年正式纳入南非医疗体系。南非中医针灸学会会长易卜拉欣·马哈茂德在论坛中表示,传统中医发展前景看好,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医和针灸在非洲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了解、认识和接受,让中医在南非和整个非洲发扬光大是我们的目标。
随着欧美中医药的广泛发展,南非针灸从业人员增加,影响扩大,先后成立了几个针灸学会。南非中医针灸学会、南非中西医结合学会、南非西医针灸学会、南部非洲中医药学会是当地比较有影响的中医药团体。其中南非西医针灸学会自1996年起,就开始聘请国内中医学者,到2000年先后举办了10余期西学中进修班,300余名西医大夫接受了中医培训,开始接触,学习中医的遣方用药。在培训中强调遵循中医传统理论与方法,许多接受培训的医师日后成为推动中医针灸合法化的重要力量。
南非知名大学西开普大学中医专业的设立,进一步促进了人才培养,使中医药高级人才本土化,对中医药融入本土医疗保健体系有深远影响。本次非洲论坛就是由西开普大学中医系具体负责承办,该校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中医药非洲论坛将会常态化,每两年举办一次,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中医药人才本土化培养。西开普大学中医专业的毕业生很多自己开业,扩大了中医师本土化队伍,也有利于“以医带药”模式在南非及非洲发展中医药。
面临挑战:语言、疗效和营销
尽管中医药在南非及非洲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就是:语言、疗效和营销。这是南非中医针灸学会副会长、南非中草药公司董事长张毅先生18年在南非发展中医药的经验总结。
语言能力是中医走向世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除了一些国家对于中医注册有硬性的语言水平要求外,能够有流利的外语水平,有利于与患者沟通,建立信任感,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病情,提出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长期凭借翻译不是解决问题的之道,所以,我国中医药教育必须狠抓外语水平,培养一批精通外语的新中医人才,有利于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发展。
疗效是中医在海外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医海外从业,没有疗效就无法长期生存下去,所以,必须要有过硬的医术,可以针对某些疾病,形成自已的诊疗特色,建立信誉,树立自身医疗品牌,以便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市场营销是中医在海外医疗市场上不断发展建立品牌的重要手段。中国有句古语:“酒好也怕巷子深”,中医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没有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很难打开局面。市场营销涉及当地文化风俗、价值观念等。如南非人动物保护意识较强,尤其白人群体,很多人拒绝服含动物成分的草药制品。中国早已颁布禁用犀牛角规定,中医就需要宣传和倡导使用道地药材,反对和限制使用动物药,这有利于获得外国人的价值认同,对提高中草药声誉有重要意义。
另外,要注重树立中药品牌。比如道地药材是中国中药的重要品牌,宣传和倡导道地药材,有利于中药的海外销售,但树立中药品牌要全行业共同努力。非洲市场很大,中医药适合非洲和非洲市场。在本次非洲论坛上,南非中医针灸学会副会长张毅透露,享有盛名的宁夏枸杞,2009到2010年曾风靡南非保健食品市场,但近2年受到虚假广告及价格战冲击,影响了市场。今后应共同维护中药的品牌形象和经营秩序,以利于中医药在国际上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