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质量问题是直接关系中医生存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实广大药商都明白“药亡医亡,医亡药也亡”这个道理。因此,对于这次历时半年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专项整治无不积极支持,希望通过检查规范流通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有效提高中药质量,让中药经营能可持续性发展,让中药发挥其独特的疗效。那么目前到底是什么问题把中药材推到如此尴尬的境地呢?
产地成劣质药材的源头
随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家种药材的北移南迁使部分道地药材产地发生变化,新产区种植与加工技术的欠缺使药材质量下降。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适合不同药物的生长和种植,而这些地区的药农在选种、培植、采挖、加工等方面也更有经验,因而“地道药材”的品质较为优良,或在药物功能上具有特色,更适合病情的需要,类似“橘生南为橘,橘生北则为枳”。如:怀山药在加工与质量上就优于广西山药;补气健脾的党参,以山西潞安一带所产的潞党参效力最强,而川党参、秦岭党参效力则较弱;浙江白术优于河北白术;特别如附子及附片加工,陕西、云南、甘肃都产附子,但加工工艺就唯有四川江油的附片最佳。有些药材在产地需“发汗”处理的药材,如厚朴、续断、丹参、玄参、牛膝等,现在往往没多少农户专门遵循传统加工,导致药材不易干燥或有效成分降低。还有些药材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药农违背自然规律生产,为缩短药材在地时间使用“膨大剂”、“催长素”或提前其生长周期进行采挖,如白术、黄连、三七、人参、白芍、生地、川芎等,在没有得到充分生长的情况下,采挖的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不足。还有的品种,如百合、芡实、枸杞、银耳为便于储存、保色、大量使用“硫黄”进行熏蒸。野生药材由于连年无序地狂采滥挖,已经造成部分药用资源的紧缺,如川贝、猪苓、东北防风、白及、虫草、羌活、甘草等品种,资源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濒临枯竭。上述产地的种种不规范行为产生了大量劣质药材。
市场掺杂使假隐患大
中药产地的分散不便于管理,而市场是中药产与销中的重要环节,中药材也较相对集中。通过中药专业市场的质量管理优于产地控制,因此,国家常对市场进行质量检查。市场药材质量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质量是好的,但部分仍存在严重问题。首先就是中药饮片问题,虽药材市场不准饮片销售,但饮片制假难辨,以次充好较为容易赚钱,因此屡禁不止。市场中常常有从产地或自己加工炮制的中药饮片,这里面鱼龙混杂极易掺杂使假,如:炮甲珠中加入猪、羊蹄壳冒充;在烫水蛭中加入白矾以增加重量;白术在土炒或麸炒时,会出现重量减少,一般一公斤只能炒到0.7公斤左右,药商为了防止炒后减重量,就炒得很浅,或用焦糖染色;往普通当归切片里掺独活片;用三七的叶杆加工成粉冒充三七粉;在蝉蜕中掺入泥沙;往麦冬、枸杞中加入硫酸镁增加重量;用其他树皮染色制假黄柏,把木薯片冒充天花粉片;将提取过的连翘、黄连返销市场等等,以五花八门的形式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由于入药市门槛低,部分药商根本就不具备药材知识,把香加皮当五加皮用,云木香当川木香,汉防己与木防己混淆。市场的混乱与制假使用这些质量低劣的中药材与饮片,致使临床疗效无法保证,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留下极大的隐患。
药房和药店未能筑起最后的防线
医院药房、药店是中药材与饮片流通环节中是最后的环节,对药材具有专业知识与鉴别能力,因此,药房工作成了决定用药安全有效的最后防线。但部分药房与供货商之间因存在回扣等利益关系,让一些不合格和混等级药材、饮片流入终端消费。长此以往,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开出的药方因遇低劣药品原因,出现“医无术,药不灵”的情况,最终可能导致中医药走向衰落。虽然2002年后,药房、药店通过GSP认证,实施质量管理有所好转,但仍有部分药房、药店依然存在暗箱操作,使一些投入了大量人力、资金、设备、通过GMP认证的生产企业,因成本增加利润较薄等原因,而走到生死边缘,其竞争能力低于那些通过挂靠、过票的非法供应商。在监察不严与不良竞争环境中,迫使这部分合法生产企业为求生存,不得不也采取降低质量或代加工、帮人过票等度日。另一方面,随消费观念的转变,部分消费者讲求外观好看,导致一些“含硫”、“漂白”品畅销,刺激不良加工的兴旺。这些不规范的违法行为和消费需求存在一定因果关系,造成了当今使用中药不见效,甚至带来副作用的现象。医院药房、社会药店应该成为最后的防线。
整顿治理势在必行
“规范药材经营,提高饮片质量,加快标准确立,增强环节检查,完善监督机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问题危机和信任危机中,此次全国重点查处经营户是否存在制售染色、人工增重、掺杂、掺假等行为;对企业、市场是否存在非法加工中药饮片、挂靠、过票经营行为;是否存在出售国家规定限制销售的中药材和中成药、中药饮片违法经营行为。无不让大多数合法经营者拍手称快,既保护了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又看到“以质量求生存”才是发展经营的硬道理。
历年市场检查只是提高中药规范经营意识,但缺少“认真”二字,往往检查一过,市场掺杂使假、染色、过硫现象又死灰复燃。而今年无论在宣传、处罚力度、巡查时间上远大于以前总合,而且还要求建立市场规范化、长期化、长效监管工作制度,可见国家的态度非同一般,希望通过新政整治确保中药质量提升,为振兴中药事业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