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陇西大地,满目葱茏,生机勃发。田野里中药材标准化基地丰收在望,30万亩中药材长势喜人;中医药加工企业里工人忙碌,中医药精深加工产品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产出;中药材交易市场盛夏依旧人声鼎沸,药香四溢……去年,甘肃省陇西县中医药产值17.7亿元,已成为全县覆盖最广、效益最高、潜力最大的支柱产业。
树标准、提品质,建国家级药源保障基地
陇西盛产中药材304种,大宗种植品种达到36个,年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量5万吨以上,是全国重要的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被工信部确定为现代化国家级中医药生产原料供应保障基地。
2002年,陇西县在首阳镇建立了占地200亩的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多年来陇西县积极与国内各大科研院所和知名制药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类中药材的引进驯化、试验研究、栽培繁育和标准化种植示范推广工作,先后引种成功并大面积种植栽培甘草、柴胡、党参、黄芩5个大宗品种,并开发其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科研成果,为全面推广GAP种植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种植标准化,该县每年都多方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引导广大药农推广应用GAP种植技术。今年,陇西县规划建设了标准化种植基地12万亩,无公害种植基地15万亩,分别占中药材种植面积的40%和50%。
建园区、抓科研,建高新技术加工转化基地
2009年,陇西县启动建设了占地面积8.56平方公里,集地产交易、医药加工、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全县较大规模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5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19家通过了GMP认证,全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5万吨。
产业园引进入驻中医药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18家、总投资近25亿元。产业园全面建成后,预计将入驻企业180家,年药品药材交易量50万吨,药材加工量30万吨,实现产值160多亿元,利税30多亿元。
该县积极与省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知名制药企业的联合,充分发挥他们在人才、知识、技术、信息、资金、品牌方面的优势,建立全省中药研发中心,开展新药开发、标准研制等工作,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力和新产品研发能力。目前正在建设的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科技孵化中心,占地33亩,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高新技术孵化、研发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大型科研孵化基地。
兴仓储、活物流,建全国最大中药材仓储基地
陇西因湿度小、光照足、通风好,适宜中药材贮存保管,有“天然药仓”的美誉。近年来,该县按照“盘活存量、提升增量”的思路,采取新建和改造“两手抓”的办法,积极引导鼓励已有仓储企业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广泛采用辐照灭菌、低温干燥、红外干燥等先进贮存技术,增强中药材贮藏的安全性。同时,积极向外引进企业投资发展仓储业,吸引了浙江、广东、广西等地的客商纷至沓来,仓储业发展迅猛。全县有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23家,仓储面积达13万平方米,静态仓储能力达15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年仓储周转量达50万吨。
正在建设的中药材商贸物流园位于文峰镇天定将真正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战略储备基地和全国首家中药材中远期现货交割贮备库。
强市场、促升级,建全国知名现期货交易基地
按照把陇西建成汇集中药材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交易平台和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中药材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近年来该县积极打造现代中药营销网络,率先在西北开展中药材期货贸易、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化中的资源配置作用。目前,全县已经初步建成了以文峰、首阳两大专业市场为龙头,菜子、马河、福星等产地集贸市场为依托,各乡镇收购网点为延伸的中药材市场体系。
在首阳镇规划建设总投资6亿元、占地1890亩的地产药材交易及粗加工园即将投入使用。投资2亿元、占地188亩、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的文峰药材交易城去年建成运营,今年上半年已入驻企业465家,个体户110户,销售收入28.3亿元。两大市场的建立,使陇西形成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医药综合市场。同时,把中药材现期货交易、中药材信息发布、综合电子商务等产业要素有机结合,完成了现货交易向期货市场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了陇西中医药物流市场份额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