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别名沙姜、山辣。
为姜科山柰属植物山柰,以根茎入药,温中化湿,行气止痛。主治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寒疼痛,牙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主产广东、广西和云南,四川从广西引种种在米易县试种获得成功。
二、生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单生或丛生,淡绿色,芳香;根从根状茎上生出,粗壮,多数。叶通常2枚,相对而生,几乎无柄,平卧地上,水平开展,质薄,圆形或宽卵形,长7~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或近纯形,基部圆形或心形,下延成鞘,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有时叶缘及先端染有紫色,8~9月开花,穗状花序从两叶间生出,有花4~12朵;花白色,芳香,花管筒细长;每花有技外形苞片1片,长约2.5厘米,绿色。果为蒴果。
三、生长特性
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喜阳光。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好。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温暖、阳光充足、土地湿润,便于排、灌水的地方种植;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上和壤上为好。将土地深翻整细耙平,开133厘米宽的高畦后,每公顷施堆肥22500干克左右,油渣、过磷酸钙各600~750千克于畦面上,施肥后再翻土一次,耙细整平,待打窝栽种。
2、繁殖方法
用块茎繁殖。收获时选健壮,无病虫害及未受冻害的沙姜作种,晾干表皮水汽后,在室内或室外贮藏均可。室内贮藏的方法是:在干燥处用干细沙和姜分层堆藏,堆放时底部先铺一层沙再分层放种麦,如此层层堆放,堆高100厘米即可;室外贮藏的方法是:在干燥处挖宽约100厘米,深50厘米,长随贮种数量而定的坑,先将坑内垫上一层沙再放种姜,一层沙一层种美,这样依次进行,高约34厘米,上盖细沙13~17厘米,最后盖草或塑料薄膜,以防冬春雨雪浸入坑内引起烂种。
3、栽种
于4月中旬栽种为最佳,用窝栽或厢上开横沟栽种均可,但以窝裁为好。将种姜按其自然分叉状况,分成单丫栽种。在厢上按行窝距27厘米*27厘米挖窝,深16厘米左右,每窝栽种姜3个,按品字形排放,每公顷用种量3000干克左右,栽后每公顷施人畜粪水30000千克左右于窝中,然后盖土将厢平整齐,盖土厚度10厘米左右,否则土盖薄了,山柰块茎生长瘦小,须根增多,影响产量和质量。
4、田间管理
a 排水、灌水
山柰栽种后应保持土壤湿润,才利于正常出苗,达到苗齐、苗壮,管理时应灵活掌握,做到旱时灌水,涝时排水。
b 中耕除草
苗齐后开始中耕除草,有草就除,保持田间基本无杂草。在封畔前可用小锄轻轻浅松土,注意不要损伤苗子,故只能用手拔草。
c 追肥
一般进行3次,第一次在6月中、下旬,苗出齐时进行,公顷施人畜粪水2250~3000千克或尿素150-225千克;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叶片封畦前进行,公顷施堆肥18750千克,油渣450~600千克,过磷酸钙750~1050千克,方法是将以上几种肥料混合堆沤腐熟后撤施于畦上,施用后用小锄将肥料埋入土中;第三次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山柰苗已封畦,施用干肥不便,只能施用清淡人畜粪水或加入一定量的发酵油渣混施,一般每公顷施人畜粪水15000千克左右,油渣450~600千克。
5、病虫害防治
a 叶斑病
在8~10月发生,叶片上出现黄色圆形或椭圆形斑点,以后斑点干枯而成白色薄膜或成穿孔,根茎瘦小或腐烂。
防治方法:注意选土,整地时理好水沟,雨后及时排水,可以减少发生。
b 、鼠害
从种到出苗期,田鼠晚间掘上偷吃种姜,造成缺株。
防治方法:在田间田鼠出没处,投放鼠药诱杀。
五、采收加工
于栽种当年的12月中、下旬叶片变黄时收获。挖起全株,挖去泥沙,去掉地上部分和须根,除留种外,其余全部可加工成商品,将山柰洗去泥土,用手工或切片机横切成厚0.3~0.5厘米的姜片,晒干或用硫磺熏1天后晒干即成。一般每公顷产鲜姜18750~22500千克,高的可达30000千克以上;干商品3750~4500千克,高的可达6000多千克。
产品质量:以身干、色白、有香气、无杂质和霉变为合格,尤以色白、粉性足、气味浓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