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又名掌叶悬钩子,秦氏莓。系具刺落叶灌木,高2-3米,枝细圆,红棕色;幼枝绿色,有白粉,具稀疏、微弯曲的皮刺,长4-5毫米。叶单生或数叶簇生,长3-5厘米,有达7厘米者,掌状5裂,罕有3裂,中央1片叶大,长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常呈尾状,两侧裂片较小,常不相等,裂片边缘具重锯齿;主脉5出,上被柔毛,下面叶脉上均有柔毛;叶柄细,长3-4.5厘米,有极小的刺;托叶2枚,线状披针形。花单生于小枝顶端,花梗极细,长2-3厘米;花萼5,宿存,卵状长圆形,两面有毛;花瓣5,卵圆形;雄蕊多数,花药丁字着生,2室;雌蕊多数,着生生凸出的花托上。聚合果卵球形,直径1.5-2.5厘米,果重1.5-4.4克。花期4月,果期6-8月。
生物学特性
根属浅根系,主根不明显,侧根及须根发达,有横走根茎。枝为二年生,产果后死亡。在气温低于5℃时,植株常处于休眠状态。早春2月中下旬,气温略回升时,2-3级枝的叶腋混合芽开始萌动,下旬幼叶稍开展。3月中旬初花(属异花授粉),下旬为盛花期,其地下根茎萌发新枝。3月末至4月初,花期结束,此时叶片已全部开展。4月下旬,幼果径可达1厘米,多生于三四级枝的顶端,座果率约为80%。5月下旬,果实由绿转黄,再转为桔红色,中旬达盛果期,果枝也逐渐枯黄。6月,老枝自上而下逐渐枯萎,至7月完全枯死,被更新枝所替代。6-9月为更新枝营养期。10月,初生叶已逐渐凋落,侧枝上产生三级分枝,下旬至11月,二三级枝上冬芽形成并进行花芽分化。12月叶片全部凋落,处于休眠状态。
通常生于山区、半山区的溪旁、山坡灌丛、林缘及乱石堆中,在荒坡上或烧山后在油桐、油茶林下生长茂盛,性喜温暖湿润,要求光照良好的散射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但以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及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至中性砂壤土及红壤、紫色土等较好。
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有分枝繁殖、分根繁殖和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可利用母株根茎萌发的幼苗进行移栽。分根繁殖即在早春根茎上的不定芽还未出土时,挖取根茎,按长10-15厘米切断,斜插或浅埋,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成活。种子繁殖于每年5-6月采成熟果实,洗去果实,用湿沙层积贮藏到秋天或次年春天播种,播种一年后可移栽。最实用的方法是在12月叶片全掉后,挖取更新枝种植。
2、整地移栽:选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缓坡地,深翻整地。按株行距50厘米*100厘米或100厘米* 100厘米移栽。
3、田间管理:移栽前施足基肥,施农家肥每株3-5千克。生长期间结合松土除草,每年施追肥2-3次,氮肥为主,适量搭配磷钾肥。在3月施苗肥,4月施花肥,11月施越冬肥。每亩施人粪尿1500-2000千克。夏秋干旱时注意浇水。4-5月新枝发生侧枝时,摘去顶芽促进侧枝生长,同时对侧枝摘心,促使其发生二次侧枝,枝多叶则茂,增加翌年结果母枝,增加产量。结果期要在每一植株旁立支柱,防止倒伏。
5月上中旬果实八成熟时连花萼一起采收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