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不宜跨区种植,自古就有“道地性”之说。“道地药材”是指实践证明质量优、疗效高、地域性强的中药材。当归生长于甘肃中部,唯高寒阴湿地区才能适宜;甘草、麻黄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钙质土壤生长;栀子偏好南方酸性土壤;雪莲花、蒲公英、肉苁蓉、锁阳能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而人参、三七、黄连、细辛、半夏等只在微弱光照条件下才能长好。如果违背传统规律,跨地区随意种植,不但农民缺少种植经验,生产过程中病虫害会大量发生,导致产量低下,产品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购买种苗要小心上当。有些卖种苗的商人和公司,把自己的种苗夸得天花乱坠,宣传“只要长草的地方就能种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先恩为此特别提醒农民,不要轻信药材种苗商贩。他曾看到,商贩把山茱萸的产量和收购价都夸大了几倍,还和农民签订“正规合同”,可合同期只订三年。实际上山茱萸要长六到七年以上才能结果,等果子结出,人家说,合同已失效。
把不准采收时间。种植技术不规范——该掐顶时不掐顶,该剪枝时不剪枝,该采收时不采收,不该采收时乱采收,不仅使无序分散的生产会造成农民无谓的损失,也会使中药材的质量“缩水”。中药专家金世元教授曾发现,没有五六年长不成的杭白菊、三七,有的农民却提前采收;根茎类的药物,该花开前或是花败后采收,但药农在花期就采收,结果上市后连专家都认不出来。有的农民看市价不好,就把药材留在地里继续生长,像板蓝根、白芷、独活一类药,当年不收就开花抽薹。
力避盲目跟风,中药材是特殊的农产品,货紧价扬,而种植过多卖不出去,则没有其他用途。有关专家最近到江浙一带调研,发现那里个别县、市的领导还在层层动员大种特种中药材,要求“家家户户种药材,乡乡村村闻药香”。不遵循科学规律,“以大促产”和“以多求好”的观念,将造成严重后果。有关专家指出,在决策种中药材种植时,不能盲目跟风,应做充分的市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