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由主根、须根、根状茎(芦头)、芽胞等部分组成。主根肥大、肉质,呈圆柱形或纺锤形,长15~25厘米不等,表皮为黄白色或淡黄色,一般着生1~2条支根。主根与茎相接处的节状地下茎称芦头。芦头先端扁圆形突起部分称芽胞,为第2年地上茎的原始体。茎直立,不分枝,圆柱形,1年生茎高5~6厘米,2年生茎高12~15厘米,3年生茎高20~30厘米,4~6年生茎高50~60厘米。叶为轮生掌状复叶,2年生植株长1~2枚掌状复叶,3年生长3个掌状复叶,4年生长4个掌状复叶,5~6年生长5个掌状复叶。小叶至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单一顶生,具小花10~40朵,花瓣5枚,淡黄绿色或白色,雄蕊5、雌蕊1。浆果扁圆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内含2粒扁球形、乳白色种子。花期5~6月,果期7~8月。
适种环境
性耐寒,喜冷凉、湿润、水分适度的环境,既怕积水,又怕干旱。人参属阴性、长日照植物,喜斜射或散射光,忌强光直射,不耐高温,生长期最适温度为20~25℃,因此,人工栽培必须搭设荫棚。人参对土壤要求较严。适于生长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渗透性强的中性至微酸性砂质壤土中。凡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的碱性土壤,均不宜种植。
人参的种苗繁殖
一、选种 选茎秆生长粗壮、结籽多而饱满、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以4~5年生的为好。在5~8月花果期进行疏花疏果,花期摘除花序内部和外缘的小花,留中间生长健壮而整齐的花朵结果作种。待7~8月果实由绿变为鲜红色时,采集果大而饱满、无病害的成熟果实,搓去果皮及果肉,漂洗去瘪籽和杂质,选粒大、饱满、色白、无病斑的种子贮藏作种用。
二、种子处理 人参种子具后熟性,果实成熟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在自然条件下,需很长时间才能发芽,因此,必须进行人工催芽。在主产区吉林,通常采用室外催芽、室内催芽和床土自然催芽等3种方法。
1、室外催芽法 于8月上旬,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阴向阳的地块。挖一深30厘米左右的坑,长、宽视种子多少而定。将坑底铲平压实,用木板钉一方框,大小正好嵌入坑的内壁,再用木板钉一小框,框底铺1层5厘米的细河沙,放入坑内。两框之间,留有一定间隙,用细土与马粪混合均匀,沙的湿度以用手捏成团,松开即散,不滴水为度。拌匀后,放入小木框内,上面覆盖一层10厘米的细沙土,最后,再用黄泥密封,呈龟背形,以防积水。以后经常检查,每隔20天翻动1次。催芽期间,温度控制在30℃以下,水分保持在10%~15%,催芽2~3个月,种子即可裂口露白,翌年进行春播。
2、室内催芽法 先将种子用25%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0分钟,取出与两份湿润的清洁细河沙混合均匀,装入大小适中的木箱内,置室内催芽。室温控制在5~20℃,经常检查、翻动,保持一定湿度,2个月左右种子即可裂口,翌春播种。
3、床土自然催芽法 在无霜期短的地方,可采用此法催穿。其做法是:先将待栽参地,做成宽1米、高20~25厘米的土床。床面挖成凹形、宽90厘米、深10厘米左右的平底槽,在槽底铺上尼龙纱网,然后将1份润湿的种子与2~3份细沙土混合均匀装入槽内,平摊成厚约5~7厘米,其上再盖一层尼龙纱网,最后覆盖一层10厘米厚的细土,封好床面,上盖落叶或稻草,以防雨水冲刷。催芽期间保持自然条件即可。此法简便,安全可靠,且种子裂口整齐,种子发育良好。操作时间最迟不超过9月底,宜早不宜迟。
人参种子裂口后,还需要在0~5℃的低温条件下,经过2个月左右,才能通过生理后熟,解除休眠,正常发芽。据研究报道,目前采用激动素(K)、生长素六苄基嘌呤(BA)或赤霉素50~100毫克/千克处理24小时后沙藏,可代替低温处理,效果显着。
三、播种 可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以夏播和秋播为好。催芽籽适宜秋播或翌年春播,春播于土壤解冻后进行,当年即可出苗。秋播于土壤冻结前播完,翌年春出苗。夏播,采用鲜籽,即刚从果实内搓洗出来未干的种子随采随播,应于7月底以前播完。
播种方法,可分为条播、撒播和穴播,以等距穴播为好,株行距4~6厘米×4~6厘米,每穴播入种子1~2粒,以6厘米×6厘米等距穴播为好,每穴2粒,每平方米用种量14.3克左右,可使人参单株营养面积达到36平方厘米,有利于参根发育粗壮。条播,行距6~7厘米,每行均匀地播入种子50~60粒,覆土厚40厘米,要求均匀一致。撒播,即每平方米用催芽籽30~40克,或鲜籽40~50克。播后覆土要均匀,深浅要一致。最后畦面覆盖杂草、秸秆,以防干旱或雨水冲刷。
人参的栽培方式,可分为伐林栽参、林下栽参和农田栽培3种。林下栽参,可选择稀疏的松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林地,通过砍倒小杂树灌木,刨出树根,当年开垦整地,休闲1年便可栽参,可综合利用森林资源,降低栽参成本,但人参生长较慢,产量较低。目前采用农田栽参。